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双雄对决之征战东北_第一百七十二章 替罪羔羊 (第1/2页)
当然了日军共损失超过50万军队,这样大的损失让陆军大本营震惊,而杜晖的人员损失也在20万左右,巨大的伤亡在两国基层部队中埋下了深深的仇恨,因为才结束的战役是“平局”,而中国国内的民众抗日热情继续高涨,他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各军阀们还是惧怕日军的,尤其是日本强大的海军,同时杜晖还是决定有机会的情况下和他们碰个面,而杜晖最想见的当然是毛主席,也许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梦想。还有杜晖这仗也打不动了,损失太大,况且他把澳大利亚的兵员都投入在中国未来的传媒上了,没有了后援,就靠基地里7万多部队吗?最主要的是这里其他兵种太多,步兵数量不足人,他知道这时候绝对不能向鬼子示弱,如果让佐佐木一郎发现自己是打肿脸充胖子,后果就麻烦了,所以他又通过报纸叫嚣了一次,这一次真把佐佐木一郎给震住了,第一佐佐木一郎也知道帝国这一仗损失巨大,打不动了,第二,从杜晖的步兵行军速度上就看出,帝国目前的士兵和对手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因该以训练为主,第三,谁知道杜晖在那里埋伏了多少部队,不要忘了,他一直没有把东北别动队抽调回去,这支部队一直是分散着的,如果他们合并起来,到底有多少人,多大的战斗力,没有人知道,所以日军不准备在战了。 东久弥宫稔彦王和板垣征四郎还有佐佐木一郎包括东条英机在战役结束后,被大本营招回国内,毕竟战争伤亡太大,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估计都得被斩了,这次战役的伤亡程度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就是日俄战争也没达到这样的程度,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如此巨大的损失背后,居然没有任何切实的利益获得,估计这事到哪个国家也说不过去吧!而石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所幸把东北的事情丢给副官,也随他们返回国内,因为他知道,仗打成这样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换成其他的指挥官,早就吃败仗了,另外佐佐木一郎还从那次骑兵对战中,得到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帝国的军官基本都是按资历来挑选,真正有能力的未必能被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和杜晖骑兵旅交手时,自己在连续的冲杀中,一共才干掉对手12人,其他的好多杜晖手下的军官都可以和自己交手几回合而不落下风,而自己部队中中队长和其以上的军官,居然阵亡了60%以上,而陪着自己战斗到最后的居然都是普通的士兵,这也太讽刺了,如果这些帝国的军官战略战术能力在一般的话,帝国怎么能在今后的战斗中取胜呢!从这时候开始佐佐木一郎开始悉心留意这方面的事情,在自己有了部队后,军官都是他亲自或是派小林浩二进行考核,合格后在可以在自己的军队中担任军官,这里补充下,那次骑兵对决,整个战役下来,只有杜晖的佐佐木一郎两人没有受一点伤,这让双方的参战士兵对各自的军事主官佩服莫名。 由于东北事物的复杂,东久弥宫稔彦王和板垣征四郎还有佐佐木一郎在落实了东北的事情后才回到日本的,这样他们回国的时间就是1936年2月18日,而这时间日本国内的青壮年士兵的军官要求日本军部实现法西斯独裁,2月22日,以天皇为首的官员在陆军大本营开会,准备听取东久弥宫稔彦王和板垣征四郎还有佐佐木一郎关于去年战役的报告,由于这次战役消耗巨大,使日本国内战略资源储备大大降低,要不是佐佐木一郎开采了大庆油田,恐怕日本的经济现状都快崩溃了,还有大量新式武器的研发费用,新型舰船的建造、改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基础,新飞机的研发等等。。。。 东久弥宫稔彦王和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首先把战役的详情说了一遍,同时指出杜晖从美英进口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帝国的飞机性能单挑根本不是对手,就是3比1都未必能取胜,后来在佐佐木一郎的提议下,生产的九五式改才勉强和对手一战,还有杜晖的步兵作战能力,弹药储备,都是帝国以往对手所不具备的,还有就是在战役的关键时刻,英国给杜晖运输补给物资和兵员,这才导致战役最后时刻付出巨大的代价,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