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_第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3/5页)

沉默良久,目光转向司马梦求,问道:“马先生,你以为如何?”

    司马梦求见众人的目光都聚到自己身上,沉吟一会,含笑说道:“石子明的确是百年难遇之人,只是宋朝朝廷上的纷争,便是诸葛亮复生,也必然会束手束脚,暂时似乎不必太担心。”

    耶律寅吉与萧佑丹相顾点头,又问道:“先生说得是,那么先生认为目前太子的策略应当是什么呢?”

    “攘外须先安内。安内之术,草民赠太子殿下八个字——”司马梦求微微一顿,轻声说道:“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耶律浚等人重复着司马梦求的话,各自思考着,一时之间,厅中变得无比的寂静。

    过了好一阵子,忽然听到撒拨在门口沉声说道:“殿下,有书信。”

    耶律浚朝众人点头示意,起身走到门口,从撒拨手中接过一个火漆木匣,回来放在桌上,从腰间取出一把小刀,刮去火漆,从匣中取出一卷白纸,打开来细细看了,脸上明显有欣喜之色。

    他看完之后,将纸卷成一团,一个护卫立时捧着火炉走了过来。耶律浚将纸条连木匣丢入火中,望着高高窜起的火苗,笑盈盈的说道:“一头豺狼已经被赶出大道了。”

    “哦?”耶律寅吉与萧佑丹竟然形动颜色,紧紧望着耶律浚。

    耶律浚笑道:“萧素与萧岩寿弹劾耶律伊逊那厮,父皇已经下诏,罢耶律伊逊北枢密使,他现在的官职,是中京留守。此贼既去,张孝杰不足为虑。”

    ※※※

    闰四月初一。

    大宋,崇政殿。

    大臣们按着班次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皇帝赵顼头戴皂纱折上巾,身着浅黄袍衫,腰间系着玉装红束带,脚穿六合靴,端坐在御椅上。今天的朝会,虽然不是一年三次的大朝会,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今天是第一次在朝堂上辩论两个版本的官制改革方案。

    在今天这样相对大规模的朝会之上,翰林学士石越的班次,是相当的靠后的。至少如韩绛、吕惠卿、蔡确、曾布们,都远远的站在他前面。他能看到的背影,也就是同为翰林学士的韩维罢了,他的背后,站着翰林学士元绛、张璪。

    但是崇政殿之上,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今天的主角之一,就是站在人群中的石越与韩维。

    “诸卿,改官制诏颁下之后,中书门下与学士院分别呈上了一个改官制的条例,众卿都已经看过,今日朝会,便是要讨论以哪个方案为优?是否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章程拿定,便好颁行天下。”皇帝环视众人,朗声说道。

    赵顼顿了顿,望着王珪说道:“王参政,卿先来说说中书门下的改官制方案。”

    “遵旨。”王珪出列,躬身说道:“陛下颁改官制诏,诏中书与翰林院各自详定官制,是欲使名实相符,以正名合古制,此本朝百年之盛事。国初承唐制,三省无专职,台、省、寺、监无定员,类以他员主判。于是三省长官不预朝政,六曹不厘本务,给舍不领本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凡官人授受之别,有官、职、差遣。仕者尽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于是陛下慷然欲更其制,下诏议行,臣等愚昧,以为宋承唐制,官制之变革,其要者,无非是使一切领空名者,尽皆罢去,而以阶寄禄。故中书门下所上官制,有三省六部,有职事官、散官、勋爵诸等……”

    王珪口若悬河,说了大半个时辰,无非是介绍中书门下的改官制方案,石越等人,早已知道读过,中书门下的方案,完全以《唐六典》为基础,再辅以宋制,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方案,三省事无大小,以中书取旨,门下审覆,尚书执行,分班奏事。这个方案,既没有任何创举,也原封不动的保留了枢密院等机构设置,并没有要求增加相权。较大的改革,是撤消了三司使,使其权归于户部。

    等王珪说完,赵顼微微颔首,目光投向石越,微笑道:“翰林学士石越。”

    “臣在。”石越连忙应答道。

    “卿说说翰林学士院的方案。”赵顼含笑说道。

    “遵旨。”石越应声出列,朗声说道:“陛下下诏厘定官制,诏臣与翰林学士韩维、元绛、张璪,以及枢密院承旨张诚一领其事。臣等以为,改官制之要义,除了名实相符之外,须要使权力互相制衡、增加效率,去除冗官与重复设官,故此臣等所定官制,是以唐制与国朝旧制为基础,权衡古今利弊得失而设……”

    吕惠卿早已读过石越等人草拟的方案,这个方案颇有出人意料的设想,而且他也能感觉其中的智慧与见识,但他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方案其实并不完全,例如军事方面,枢密院等一切,完全因袭旧制,毫无更改,因此他一直在揣测着石越的用心。一面听着石越侃侃而谈,一面低着头,偷眼回觑韩维等人,只见韩维脸色沉稳如常,元绛从容自若,惟有张璪面有得色,他心中略一思忖,便已知石越必有一个更详尽的方案,只是暂时没有公布。想通此节,吕惠卿连忙细心听石越向皇帝阐述其要旨。

    “……究其实,臣等所拟之方案,与中书所拟方案,大同而小异。”石越说了一句照顾中书面子的话,便接着说道:“臣等以为,凡一国之官制,无非是由朝廷与地方组成。而中央朝廷,又可细分为数部分,三省与枢密院、门下后省,可称为中枢;各部、寺、监,可称为辅枢;学士院、翰林院、秘书监,可称为附枢;御史台为监察;诸殿阁学士修撰等,可统称为贴职;另外又有宫廷官、东宫官、王府官;除此之外,枢密院以下,可以细列为军事系统;大理寺等,又可细列为司法系统。如此划分,则朝廷官员烦要职掌,便可以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又别有崇官、散阶、勋、爵等等,臣等统称为勋爵体系……”

    “……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中枢。臣等细考古今,究其得失,定中枢制度如后:中枢以尚书省掌全国大小政事,以枢密省掌军事,以门下后省掌上下封驳之权,以中书省掌外制宣敕,谏诤人君;以门下省掌谏议……”

    虽然石越等人所拟的官制,众人早已知详,但是他在朝堂上公开宣读,依然引来了众官的侧目,若非皇帝在面前,殿中侍御史虎视,只怕早就一片哗然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