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_第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第4/4页)

身着软甲,刀法纯熟,配合有致——完全是久经训练的士兵!目睹这一切的交趾主将完全掩饰不住心中的惊慌,拔出刀来,冲到苏子秀面前,大声吼道:“这是战船,是不是?是不是战船。”

    苏子秀嘻嘻笑道:“将军,我已经告诉过你,这是商船。”

    “商船怎么会这么多士兵?你瞒不过我,他们都是士兵!”交趾主将手已在发颤。

    “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商船的水手就不能受训练吗?”苏子秀冷笑道:“将军,你还有一条路,现在下令投降吧。”

    “投降?哈哈哈……”交趾主将放声大笑,“我只要下令一起围攻,我照样能赢!”

    “是吗?”苏子秀话未说完,便听远处传来战鼓之声,宋军的战船从西面杀了过来。神舟甲板上的交趾士兵听到这鼓声,早已心胆俱裂,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想逃回自己的斗舰。只是不料来时容易去时难,宋人号角更盛,那些水手杀得性起,竟然冲上了交趾的斗舰!

    交趾主将的佩刀“嘭”的一声,掉在了甲板上。

    “将军现在若回交趾,必为交趾郡王所杀;若是跳跑,不过是一海盗,日后难免受大宋与交趾的共同追击,只怕属下也未必会听将军的话,若为将军计,还是趁早投降!”苏子秀徐徐说道。

    “我若投降,你们能保证不杀我?”交趾主将颤栗着道。

    “你可听说过玛尔戬之事?我大宋又何曾杀了他?”苏子秀悠悠道,“若是要降,劝将军早做打算。”

    “罢!罢!”交趾主将拾起来刀,一把割断苏子秀的绑绳,垂头丧气的说道:“树白旗投降!”一面对苏子秀谄笑道:“末将的身家性命,便拜托先生了。”

    交趾主将的座船上,帅字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白旗徐徐升起,所有的风帆也同时一齐收起,传令兵开始鸣金收兵,大宋的神舟上面,响起一阵欢呼之声,伴随着三长一短的号角声,数十艘商船的甲板上,忽然间冒出无数的人来,所有的人都高声欢呼着,叫喊着……

    在这一片欢庆之中,交趾的船队中,有两艘不愿投降的斗舰却悄悄扯起了风帆,逃入了大海之中。

    *********

    枢密副使王韶向皇帝介绍薛奕海战胜得的经过时,声音亦抑止不住激动。海上的功业,也是了不起的成就呀!薛奕的官职低微,没有资格直接递送奏章——但是这一次胜利之后,他的身份、地位都必然会有所不同。

    “陛下,交趾郡王李乾德最终答应了朝廷的所有要求。沈括已经准备启程回国。”

    “我大宋已经证明给李乾德:我们随时能够向红河出海口运送数以万计的精兵,并且可以水陆夹击河内。这样的情势下,李乾德断然不会拒绝朝廷的任何‘美意’的。”石越笑道。

    “大宋水军在吉婆岛驻扎数日之后,李乾德与沈括签订了《升龙府盟约》。内容是这样的……”韩绛也显得甚是高兴,这毕竟是一件喜事。

    “交趾永为大宋藩属,交趾郡王须经大宋皇帝册封。交趾不得对任何第三国称臣。大宋皇帝恩许大宋臣民与交趾互市,大宋船队可以在交趾沿海指定的十三个城镇与交趾互市,关税不得超过二十分之一,前十年之关税由大宋征收,用以补偿大宋军费。交趾须为大宋船队提供有偿补给与帮助。吉婆岛与对岸之归义城(注:海防)为大宋国土。交趾须协助大宋修筑归义城。交趾须协助大宋各学院学生在交趾进行博物考察。交趾明定儒家为国本,用儒家经典进行科举考试选拨官员,大宋有偿协助交趾创办学校。大宋许可交趾臣民赴大宋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回交趾担任官职。交趾郡王之继承人,必须在汴京蕃学受三年之教育。交趾每年朝贡之物为……”

    王珪首先皱起了眉来,笑道:“臣怎么听着这个盟约似乎给大宋带来了一堆麻烦。除了得到一个海外小岛和一个城池外,什么也没有?”

    石越见皇帝也有疑惑之意,连忙笑道:“归义城与吉婆岛,不过是监视李乾德之意。只须派数百人驻扎便可,只要我们有随时夺回来的能力,这种海外之土,就不用劳民伤财的去驻守。陛下可以下德音,将要处死的刑犯全部流放到那两处去编管。这份盟约,真正的意义,是为陛下子孙得到了交趾一国的臣民。”

    “子明何出此言?朕却不明白了。”

    “陛下可试想,交趾国用自己的财赋教养臣民,但是那些臣民学习的经典是儒家典籍,他们的老师也是大宋人。时日浸久,交趾的百姓便是夷狄中的华夏,他们会从心里认可陛下与您的子孙,才是这个世界上理所当然的共主!”石越努力的向赵顼推销他的文化殖民主义。

    赵顼将信将疑的点点头。石越知道皇帝与大臣们心中不服,又说道:“最差的结果,将来交趾的官员都是大宋培育的,官员中必然大部分都是亲宋的。臣以为这样做,要好过直接占领交趾。直接占领交趾,于朝廷来说,除了版图上多了一块地方外,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

    他这番话倒是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

    赵顼也笑道:“这话倒是不错。这回薛奕将俘虏的船全部送回国,朕打算将这些船放在金明池,给百姓们也看看。他与沈括的功赏,枢密与中书可以商议了报上来。另外,便是派谁去驻节归义城,给个什么官职为好?”

    “陛下,臣以为,官职不可过高,以正七品左右为佳。”吕惠卿道:“至于官员,选派武官最好。”

    石越笑着接道:“日后陛下的海外国土定然会越来越多,至于官名,臣以为不如便叫权持节都督海外归义城军政事。”

    “那便准奏。”

    吕惠卿见一切都说得差不多了,忽然敛容说道:“陛下,前往桂州召沈起的使者已经回京。昨日政事堂臣当值,有一份章奏要递呈皇上。”

    “哦?”内侍从吕惠卿手中接过奏章,递给赵顼,赵顼越看表情越是凝重。韩绛、石越等人都是莫名其妙,不知道吕惠卿闹的什么玄虚。

    赵顼看完之后,将奏章轻轻放好,游视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石越身上,笑问:“石卿现在有多少田院地宅?”

    众人越发的莫名其妙,石越也是一怔,答道:“臣蒙陛下圣恩,所赐田宅,现在已有近百顷,具体数额,臣却不清楚,这等事还要问臣的管家才知道。”

    “想不到石越倒是小事上糊涂。”赵顼笑道,“朕听说卿分了五十顷地给卿的兄长?卿的田产,都在什么地方?”

    石越见皇帝问得希奇,心中更是惴惴,道:“臣的产业,都在汴京与老家两处。”

    “哦?卿没有忘记吗?”

    “臣除此以外,的确已再无产业。”石越斩钉截铁的答道。

    “那么是谁在桂州等数州兼并良田数百顷?”赵顼神色中已有责怪之态。

    石越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愕然道:“陛下,臣在桂州,绝无产业。”

    “子明,兼并良田已是不对,还要巧取豪夺,逼得数十家走投无路,又让地方官镇压,却未免太过于心狠。”吕惠卿在旁冷冷的说道。

    “什么?”不要说石越,便连韩绛、王韶、冯京等人,全都怔住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