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上 (第2/3页)
于中规中矩的一类。由此可见,王世安与赵知节,还是有一定的吏才的。这次在同州出现刺客,自然也不怪得他们两个。只不过关于沙苑马监的事情,却让石越非常的恼怒。 正暗暗筹算之间,只见侍剑大步走了进来,禀道:“公子,刺客被活捉了。” 王世安与赵知节听到此言,顿时长出一口气。石越却没有去看二人的神色,只点点头,道:“立即审问。” “是。”侍剑答应着,欠身退下,把刺客押了上来。 此时那刺客身上的伤口已经被简单的包扎了一下,人也早已被弄醒。被几个亲兵枷了枷锁,粗暴的推上公堂,他竟然也没有表露出什么惧意,只是抬着头不住的打量石越。 “放肆!”侍剑朝着刺客的伤口狠狠的一按,把他的身子按了下去。 那刺客伤口再次破裂,却咬住了嘴唇,哼都不哼一声,只是狠狠的盯了侍剑一眼。 石越见他眼睛中凶光毕露,已知此人必是亡命之徒。当下朝侍剑使了个眼色,侍剑连忙放开刺客。石越也不拍惊堂木,径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刺客似乎未见过如此审讯之法,既无人喝“威武”,也无惊堂木,连石越的问话的声音,都是说不出来的平淡,公堂之上,只有一种静穆带来的压力。 他突然有点被激怒的感觉,回道:“我无名无姓。” 石越却并没有追问,似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继续问道:“你受何人指使?为何行刺本官?” “……”刺客一阵沉默。 “我劝你还是说了的好。”石越的声音依然波澜不惊,似乎是在和一个死人说话,“你既然做了这种亡命之事,想来也知道后果如何。本官也不骗你,你必死无疑。但是死之前,你若从实招供,还可少受一点皮rou之苦。死之前,本官让你大吃一顿,不为饿死之鬼。” “……”刺客依然沉默。 石越竟是笑了起来,道:“你是西夏国相梁乙埋派来的,是吧?” 那刺客似是吃了一惊,诧道:“你,你如何知道?” 他这么反问,却是自承了。王世安顿时脸色大变,说道:“岂有此理?你果真是西夏的刺客?”西夏派遣刺客行刺宋朝重臣,已是赤裸裸的挑衅。 “既便他承认,梁乙埋也不会承认的。”石越又向刺客说道:“其实你区区一个刺客,也没什么审问的。本官不过例行公事,结个案好存档。然后便借你人头一用,是谁派你来的,本官自然会你的人头用石灰制好,再用匣子盛了,送到西夏边境守将那里,托他转赠。所以你最好把主使者说清楚了,免得本官送错人。” 那刺客虽然早已知道必死无疑,此时被石越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出来,心中还是不由一阵绝望。那一点点强横,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我,我……” “把他带下去,将人头用本官的关防封了,送到西夏去。”石越挥了挥手,正要退堂。忽然一个亲兵走了进来,跪禀道:“大人,衙门之外有人求见,自称是大人故识,知道刺客来历。” “故识?”石越不禁愕然,问道:“有名帖么?” “他说仓促间没带名帖,只说叫何畏之。” “何畏之?”石越腾的站了起来,说道:“请到后堂相见。” “参见学士。”何畏之此时的打扮,俨然一行商。 “不必多礼。”石越笑道:“先生如何到了同州?”说着,一面请何畏之落了座。 何畏之道:“在下是来同州买马,不想学士也到了同州。因听到有人行刺学士,方才又在街上见到刺客的模样,原来却是曾经见过的。故此敢来知会学士。不知学士是否已审出真情?” “哦?先生认得刺客?” “曾见过数面,此人叫贾祥,原是在凉州一带走私马匹的,听说也曾做过山贼。” “原来如此。”石越淡淡一笑,道:“多谢先生指教。” 何畏之见石越神色间似乎并不以为意,知道石越必然是审出了贾祥的来历,因说道:“不料西夏人如此胆大妄为,竟然敢收买刺客行刺学士。” 石越微睨何畏之一眼,笑道:“先生如何说是西夏人指使?” “眼下天下视学士为rou中之刺,必然除之而后快者,除西夏亦无他人。”何畏之因问道:“只是不知学士欲如何处置贾祥?” “置其头于匣中,谁人指使,便送还予谁。” “此非上策。” “何为上策?” “今之刺客,与古时不同,古者为义轻生,今者无非为钱而已。学士何不将之收归己用?每个刺客都有进入西夏的法子,能轻松的潜入西夏都城,将其先关押起来,到将来有用的时候,许以重金,让其潜入西夏都城,大肆暗杀破坏,可收奇效!一刀杀掉,实在可惜。” 石越沉吟许久,终于还是摇了摇头,道:“先生之策虽善,然此辈实在不可信任,万一反噬,后果不堪设想。且眼下亦需要有一个办法,来威慑刺客。” 何畏之奇道:“威慑刺客?难道还有刺客不成?” 石越便把潼关遇史十三的事情说了一回。何畏之因笑道:“史十三其人,在下倒也曾听说过,自小习武,又习文。因科举不中,引以为耻,遂游历天下,好任侠,身上有十几桩命案。官兵追剿急,逃入西夏,至今有十余年了。不料竟为刺客……学士若有机会收为己用,将来有事于西境,必为良助。至少,若有其为护卫,刺客必不敢上门。” 石越默然一笑,忽想起一事,因问道:“先生说是来同州买马?” “正是。今年边境互市之好马,都被朝廷收罗,民间难以买到。在下听说同州有好马卖,所以来此*。” “好马?!”石越霍然一惊,“敢问先生,可知道是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