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侠客行_第二一六章 攻守逆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一六章 攻守逆转 (第2/2页)

重装步兵猫低了半个身位,踏着沉稳的步法缓缓向前。身后,三排火枪队一边攻击一边有序跟进。另外,于谦从后勤大军中挑出一千名勇武者,配给兵甲,背负物资,源源不绝的为火枪队供应弹药。而退回来的斡朵怜部战士,还有不到三百人自认体力尚佳,略作休整之后,拿起七星连城带过来的武器,策马护卫在火枪队两翼,飞箭流水一般射了出去。

    只是他们不知道,现在使用的刀枪和弓箭都不是七星连城白送的。昨天夜里,龙煜天跟建州女真的头领们碰面,做的第一件事并非讨论战术,而是敲定价码,急得猛哥帖木儿好悬没中风。

    这是一种步步为营的驱赶。朝鲜军队在即将顶住女真伏兵的攻势之时,火枪队又发起反击,成片成片收割着生命。

    从宋代的突火枪和金朝的飞火枪开始,单兵热武器就经常出现在战场上。

    蒙古人虽然善于骑射,但元代发明的青铜手铳和铁管手炮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被大量装备于蒙元军队中,并随着武力扩张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进而步入欧洲。

    到了本朝,对轻、重火器的研究更是不遗余力,样式纷杂的火炮和火枪层出不穷,“洪武系列”的三类火枪名cao一时,成为边军的重要武器。当今皇帝即位后,将老爹的意志发扬光大,组建与五军营、三千营并称为“京军三大营”的神机营,专门研制火器以及训练相关战法,而火枪也成为全国军队的制式装备,素有“火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长枪四十”的配比结构。火枪的制造工艺领先西方十五年左右。

    按照原本的历史,当今皇帝故去之时,国家大局已定,武器方面的研究开始松懈。而西欧人后来居上,于三十年后发明了革命性的火绳枪,一百年后传入中国。届时,中国又起战乱,迅速推广并改良火绳枪,称其为“鸟铳”,火器的发展再次进入高潮。

    本朝末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燧发枪,与西方人几乎不分前后。但可惜的是,皇权逐渐开始旁落,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社会动荡不安,没过多久便丢掉了江山。

    清代初期还是很重视火器的,改良本朝的梨花枪效果也不错。

    但是,到了康熙年间,那位学贯古今的玄烨大帝聪明反被聪明误,受到历史的局限性,认不清世界大势,一直以为威胁满人统治地位的最大因素将是汉人,而忽略了外来强盗。他深深的明白,大清以武立国,满族战士精湛的骑射功夫是从小在马背上练出来的,而火枪这东西太可怕了,极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强大战斗力,一旦被批量装备到以汉人为主的军营中,八旗子弟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借鉴元朝的教训,同样是少数民族统治国家,而推翻蒙元的各路农民起义军凡是有条件者都装备了火器,大清会不会走上这条老路?于是,他将雅克萨战争中缴获的俄罗斯扳机滑膛火绳枪全部销毁,只留两支自己把玩。

    无独有偶,乾隆皇帝在西藏击退尼泊尔侵略军,缴获了数百支大名鼎鼎的英国Brown-Bess式滑膛燧发枪,然而,留出一部分封存起来,余者再次销毁……

    不管怎么说,这两位皇帝起码还知道火炮的重要性,倒是积极鼓励重型火器的研制和使用。

    但他们的继位者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后的历任皇帝对包括大炮在内的各种火器都限制得极为严苛,导致中国被西方列强远远甩在了后面。甚至,清末的绝大多数中国士兵,无论满汉,都以为火枪是妖术,需以狗血破之,比他们八个世纪之前的老祖宗宋人和金人都不如。这也算是百年耻辱的源头之一了。

    龙煜天担任将领之后,跟所有的穿越青年一样,第一件事就往火器上盯,什么经济啦、工业啦,在社会大环境下,以他的身份也插不上什么话,可是提出诸如火绳枪、燧发枪、扳机发射、滑膛、后膛填装之类的思路总可以吧?这些东西原理非常简单,关键是你能不能想到、制造工艺能不能满足要求。可别小看了古人的智慧,神机营那帮家伙比龙煜天专业多了,除了后膛填装的加工精密度有些过高之外,其它思路都经过了反复的研究和实验,依照当下的锻造水平,迅速转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品,也不枉姓龙这小子牛逼哄哄的过来走上一遭。

    另外,他还根据后世的经验,改良了本朝普遍应用的“三段击”战术,使火枪部队的战斗力大幅度提高。

    当然,这些都是以前的事了,略提几句便可。

    而此刻,火枪队有了重装步兵的掩护和女真弓骑兵的配合,绞rou机一般向腹背受敌的朝鲜军队碾压过去。攻、守,开始逆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