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赈灾募捐 (第2/2页)
管管他吧!” “父王说的是,也该给小弟定门亲事了。” “他这个样子,还找得到什么好姑娘,唉!” 在慕容卿的努力下,慕容懿的人生就被启王设定好了,找个媳妇,关家里,省得出去丢人现眼。 在朝臣们封杀王媛的时候,赵彀正按王媛的意思在筹集钱财。跟王媛细谈后,他知道自己也不能直接去游说夫子,只能约几个好友,大家一起宣传。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跟赵彀交好的这些公子哥,个个都是爱国爱民的有识之士,他们一听赵彀说赈灾物资短缺,个个都愿意慷慨解囊。 无奈他们自己都没有经济收入,因此也就只能意思意思而已。赵彀见他们沮丧着,就把王媛的想法告诉了他们,所不同的是,他没有说这个办法是王媛想出来的。 不是他想据功,而是他不想再让王媛惹麻烦了。 这些年轻人一听,顿时拍案而起,各个都说是好主意,并表示愿意出一份力,有了这帮年轻人的帮助,募捐工作顺利多了。 这帮人认识一些书院的学子,这个书院的学子又认识其他书院的学子,他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不出一天,整个京师的学子都加入到这个募捐的行列之中。 他们排成长长的一队,拉着几道横幅,横幅上,或书:“同赈灾”,或书:“其出力”。 他们来到集市,兵分几路。 一路在市场上演说,希望得到民众的支持。 “乡亲们,我们在这里能吃饱穿暖,健健康康地过日子,可是远在他乡的灾民却在生死边缘上挣扎。他们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娘亲,自己的夫君,自己的娘子,他们浑身难受,对抗着瘟疫。他们流离失所,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他们需要大家的帮助啊。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你们的爱心,你们的帮助,将挽救一条条的性命......”
这样慷慨激昂地演讲,吸引了一批批的民众,他们有的在擦眼泪,有的哽咽着,有的抬头望天,抑制着外泄的泪水。 “可是,我们只有这些,这些够吗?”一个老实的青年摊开手,手里只有几纹钱。 “钱不在多少,只要我们有这份心就成。谢谢大家了!家里缺钱用的,请自己留着,如果有多余的大蒜,希望能拿出来些。” “大蒜啊,我家有啊,我这就去拿。” “这些孩子真得是去帮助灾民的呢!我们村也差点遭了洪水,全靠郑先生呢!郑先生当时也让我们用大蒜来着。” “是啊,全靠郑先生,我们村才保住了,这洪水真得太恐怖了!我家也还剩些大蒜,我这就去拿。” 听这些人一说,人们都纷纷回去拿大蒜了,到傍晚时,他们竟然收到了好多车的大蒜。 另外几路,排着队,打着横幅,拿着募捐箱,去各条街的店铺募集。那些商家看到这批学子或多或少都会给一点。 有一路人马走在芸娘客栈的这条街上。此时的客栈跟前几天真得不可同日而语,店里不再冷冷清清,已经有了不少顾客。这些人大多是寒门子弟,他们知道这家客栈和新的钦差大人有关系,都想在王媛面前露个脸。 水仙在厨房忙碌着,芸娘在柜台结帐,孟良跑堂跑的累死。 “抗瘟疫,同出力。”学子们喊着口号往客栈这边来了。 芸娘听到声音,跟孟良打了个招呼,让他帮忙看着,就朝内院跑去。 当她跌跌撞撞地跑出来时,那支队伍已经离开了客栈,芸娘二话不说就追了上去。 “先生们请等等,等等啊!” 学子们见后面追着一个妇人,好奇地停下了脚步。 “各位先生,请问这个银两是拿去赈灾的吗?”芸娘终于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 “是的,我们会让人送去郑大人那里的。” “好的,好的,都是好样的,这是我全部的积蓄,希望可以帮助那些灾民。”芸娘说着,把一些银票和一盒首饰递给他们,甚至把自己身上仅存的首饰都摘了下来。 学子们初步估计,光她一个人就捐了几千两。 “嫂子,我们代表灾民谢谢你了!”学子们对着芸娘深深地鞠了一躬。 虽然她是女子,但是她的胸怀不是一般的男子可以比拟的。 芸娘为什么把钱全捐了呢? 那是因为她见王媛把所有的赏赐都拿去赈灾了,料想灾银可能不够,多次想把钱给王媛,可都没有机会。没办法,当时的王媛真得太忙了,现在有人在帮王媛募捐,她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全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