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谁让你不是童子鸡! (第2/4页)
她就惹了一身sao。     龙书案上的弹劾他们奏折堆成了山,这一回他和她是货真价实的二分天下,一人一半!     末璃赶紧麻溜的装病躲在清心殿当鸵鸟,让脸皮厚如城墙的摄政王一个人背锅顶缸,接受文物群臣和天下百姓的唾骂。     反正他是骂惯了,皮厚。她这是第一回,这受尽天下人唾骂的昏君滋味,呵呵,不可言说!     言官们的帖子之乎者也,典故太多,大半她都看不懂,骂了也白骂!     倒是摄政王被骂急了,又把这帮卖直的货拖去太和门当众打屁股。然而这屁股阵也挡不住大家伙“批判当权者失职”的热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谁要是没被摄政王打过屁股,都没脸在这个圈子里混,好么!     然而此时的波及也远远出乎意料之外,言官们的弹劾折子正热,京城里的读书人也开始议论纷纷。     虽然官方给了说法,但自朝堂到民间都不信这套说法,要求彻查。     展万钧气得拍桌,表示这帮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给人利用了还以为自己是参与了天下大事,没半点本事尽瞎起哄,该杀!     末璃翻一个白眼,杀杀杀,王爷自打吃过醋以后,智商也是急剧下降。     杀人,只会把这事闹的更大!     她想了想,一拍手。     读书人多管闲事,为啥?闲的呗!     想要他们闭嘴太容易了,给他们找点事做!     什么事?开秋闱恩科!     哼哼!你们吃饱了没事干管皇帝的闲事,那皇帝陛下就给你们找点事,省得你们多管闲事!     敢挑她的刺,她要翻过来挑挑他们的刺!     这个主意展万钧是一拍即合!     京官让他筛了一遍又一遍,帽子摘了一摞又一摞,京城的官员人丁凋落,各部各省为了找人干活,是天天堵着摄政王要人事。     然而王爷就是不开口,等得也就是秋闱恩科。想把这些位置安排给新人,为朝廷补充新鲜血液,唯才是用。     果然,开秋闱恩科的消息一出,立刻震荡朝野。     两尊大神狼狈为jianian的事迹立刻成了过时的八卦,朝堂乃至整个京城都,所有人嘴里最热门的话题全换成了秋闱恩科。     这恩科来的突然,然而也是必然。     学子们寒窗十年,经过本地各县各乡的科举考试,获得生员资格,也就是秀才,才能参加三年一次的秋闱。     秋闱,也就是乡试,能过乡试,就从秀才成了举人,可以被人称一声“举人老爷”了。     本来这秋闱应该在去年就举行,可去年事多,天下动荡,京畿不稳,就停了一年。     秋闱之后才能有春闱,秋闱不开,春闱也得停一年。这一停,就得压下多少学子?今年若是再不开,那两年积压下的学生就太多了。     这么大的竞争压力,读书人要造反的。     所以赶紧开,趁热!     只是这消息来得急,秋闱一般定在农历八月,大致是白露到秋分之间。此时已经是大暑,满打满算也不足两月。     小皇帝表示,要的就是这个急!     天下读书人都急着赶考了,谁还有闲工夫管皇帝的破事。何况大家赶考是为了什么?为了当官啊!既然想好好当官,那就少管皇帝破事。用功读书,用心考试,少废话,多做事!     尚书省拟诏,中书省审核,门下省发圣旨到礼部,礼部出公文到各地。     好家伙,各省各州各县的父母官们都忙死了,赶鸭子似得把各地的学子都赶出来,加班加点登记造册,送往省里的贡院。     而京城里礼部也不得闲。     秋闱一开,意味着明年的春闱也得跟着开了。不然各地选拔上来的举人老爷们想要高升一步,就不得其门而入了。     好在比起匆忙的秋闱,这春闱的富余还大点,足够礼部老爷们好好准备一番。     然而礼部老爷们手里办着春闱的事,心里想的却是殿试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