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活曹cao_第11章 兵变--军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兵变--军饷? (第1/2页)

    如此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整个步兵局队列训练显得有板有眼,这可大大超过杨磊预期的,前世军训队列训练好像不到十天,大家不但走得虎虎生威,口号喊得精神抖擞。

    但这个时代则不完全一样,这个时代很多人根本没有参加什么私塾教育,前后左右搞了半天才明白,如此训练起来非常累。

    在这种情况下,杨磊决定慢慢纠正,在队列训练走上正规之后,开始分发兵器训练。

    步兵局120人,第1中队由杨磊兼任,包括第1、2、3小队,为火器中队,大家人手一支鸟铳,这个时代鸟铳没有铳刺,需要长枪兵保护,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杨磊找人打了几十把铳刺,在近身搏斗的时候,鸟铳可以当长枪使。

    第2中队由郭崇烈统领,包括第4,5,6小队,第3中队由姚之珍统领,包括第7,8,9小队。

    除此之外,还包括大队部,除了百总(大队长之外),还有一个司务长(空缺),郎中黄学懋,一个亲兵小队,由杨皋担任小队长,包括5名亲兵。

    第2、第3中队都为冷兵器总旗,按照戚家军鸳鸯阵配置兵器,

    最前面是小队长,手持鸟铳,短刀。

    第1排是两个伍长,分别装配短刀、劲弩。

    第2排是两个牌刀手,手持盾牌与短刀。

    第3排是两个狼筅手,手持长约两丈的狼筅(狼筅主干用毛竹制成,如此减轻其重量),进行中距离攻击。

    第4排是两个镗钯手,手持镗钯(中锋尖锐似长矛,两侧各有一横股,重击铠甲可伤害铠甲内敌人),与劲弩。

    第5排是两个长矛手,手持长矛与劲弩。

    最后是伙夫,挑着担子进行战场补给与救援。

    鸟铳手训练杨磊是行家,每个小队一字排开,形成三排进行轮番射击,对近身的敌人装上铳刺当长矛使用。

    但训练半天下来,大家端半个时辰手就发麻。

    有人建议前面放一个木杈,增加前面的支撑力。

    杨磊最初不以为然,试了一个时辰也感到双手疼痛。原来这鸟铳重越十斤多,长约两米,端起来本来就十分实力。

    现在大家既然提出来,杨磊从善如流,听从大家意见,每人制作一个木杈作为支撑用途。

    虽然如此,但还是需考验将士们的臂力,每个人需要达到平端鸟铳半个时辰以上。

    解决支撑这个问题之后,其他的更是得心应手,火器中队训练迅速的步入正规。

    冷兵器各个小队中队以戚继光的鸳鸯阵为基本阵法进行训练,鸳鸯阵被人说得神乎其神,如鸳鸯阵变成三才阵什么的,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大概就是三角进攻吧。

    但如何使用短刀,狼筅,长矛什么的,则不是所长了。

    思来想去的,只好发挥大家集体智慧了,让郭崇烈训练狼筅、长矛、镗钯刺杀动作,让姚之珍训练短刀近身搏杀,盾牌遮挡动作,而杨磊则考虑如何将其组合起来。

    可以说最初训练非常苦,先要收集各种狼筅、长矛、镗钯、砍刀动作,然后琢磨,最后确定标准动作。

    在接下来一个月中,杨磊每天不断练习,每天不断否定自己,在这个月中间不知道多次跌倒,不知道多少次受伤,每天碰碰磕磕的,非常艰辛。

    而这一切都还不算什么,最让人头痛的是前线剿匪战事,是军饷供应。

    在10月下旬,担任辅攻任务的王朝阳部在仪陇发生兵变,兵变士兵扣留参将王朝阳,致使前线剿匪形势发生逆转。

    最初听到王朝阳部发生兵变,众人人心惶惶,有的大户人家更是准备往顺庆府迁徙,两天后消息逐渐传来,大家才稍稍安心。

    王朝阳部兵变与明末其他各部兵变情况差不多,担任助攻任务的王朝阳部进入仪陇县城半个月,军饷一直无着落。

    更让士兵感到气愤的是参将王朝阳一天到晚流连于妓院、酒楼,好象有数不尽的银子花。

    不久士兵们听到一个消息,都指挥使衙门克扣将士们军饷,这两个月军饷毫无着落。

    参将王朝阳吃空饷,全军本来编制为3000人,实际上只有2000人,王朝阳吃一千人的空饷。

    看到将领一个个锦衣玉食,士兵们衣食无着,大家气恼不过,发动兵变扣留参将王朝阳,关闭城门劫掠仪陇县城百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