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乱世情_第119章 意外发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9章 意外发现 (第2/2页)

开野草,猫着腰蹑手蹑脚进得洞内,洞内光线黑暗,良久,老者方适应,但毕竟是晚上,老者想要继续在漆黑的洞里行走简直比登天还难。没办法,老者在约摸行了两里地后不得不放弃继续一探究竟,他悻悻地返回原途,这帮王八蛋羔子,深更半夜搞什么搞?

    老者一路上往老鹰岩走来,这段路,他走了很久很久,就像快要发现秘密一样被突然中断的失落,老者感觉很不是滋味!

    他又悄悄地跑回石屋,撒梦虎却没有睡,掌着灯在读一本古代兵器的书。

    老者回来,也不说话,气呼呼地在鼓捣着什么?此刻大约五更天了,撒梦虎见状,抬头看了看,也不理会,他沉浸在这本难得的兵器书中,书中描绘了一种对短尾雉箭的精良制作。

    书载:“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铺筋,秋天合拢诸材——这是两千多年前古老的制弓术。但是弓箭这种需要批量生产的兵器,目前看来,也不得不遵循四季的轮替,按部就班地进行制作。

    原来,这制作弓箭还有这般讲究啊!撒梦虎看得兴起,一时半会也不理会一旁一直生着闷气的老者。

    撒梦虎想到,自己玩弄过这么多的弓箭,可对于这些武器的制作,今天在这本上记录详实,撒梦虎如获至宝,狂热地读起来!

    传统弓是一种复合弓,由竹木、牛角、牛筋等材料聚合而成,粘结它们的是一种被称为鳔的天然胶。起初,鳔是由大黄鱼的鱼泡熬成,后来改用更易获取的猪皮,熬成的胶称为猪皮鳔。这种动物胶只在二十多摄氏度的环境下起作用,天气一热,就会散发恶臭,天气太冷则失去粘性。只有在不冷不热的自然温度下,才能确保各部位的有效粘合。

    这个十分考验手艺呢!撒梦虎独自思考着,书中每一个精确的介绍令他蠢蠢欲动。

    但是,制作弓箭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人尚有“三年成弓”的说法,如果自己制作弓箭虽然用不了三年,但至少要一年,如果加上后期调试修整的时间,也要两年。这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更何况,自己还是个门外汉,此时的撒梦虎啊,恨不得自己生出三头六臂,他要用一生漫长的积蓄与等待,等待泸州的水牛角变长,等待云南的榆木变硬,等待赤水的竹子变粗,等待干燥的秋风把它们之间的天然胶抚平吹匀。

    咦,现在不正是秋天么,这个季节,正是收获弓箭的好时节。要不是呆在这个鬼地方,他真的想立即就尝试。

    制作一张弓需要两支水牛角,每支都要在60厘米以上,而且还要直。“泸州的水牛已经不多了吧。现在大多数牛角又是来自哪里?对了,来老鹰岩的时候,看到这里有很多牛呢,它们都已成年,那样的一只牛角是做弓箭的最好材料。

    但是,一般符合能够达到要求的牛角,一吨三四百个牛角中,能符合要求的,超不过十个。这真是匪夷所思。

    牛角要磨成片,弓胎两头各贴一个。

    牛筋的层数更是直接关系到一张弓力量的大小,铺完一层后要先自然阴干,然后再上鳔,开始铺第二层。一般三四十磅的弓铺两层就足够了,练力量的硬弓也可以铺到九层。工艺确实复杂,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制作的。

    书上说:“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竹材、牛角、牛筋三者各施其职,共同主导着一张弓的威力大小。

    撒梦虎连连细读几遍,生怕把重要步骤给弄遗忘了。

    弓的中部是张弓时手握的“望把”,它是由榆木片贴在竹胎上,在“望把”上下,还糊有一层鱼皮,不知道说的是鲨鱼皮,还是珍珠鱼皮。射击时,箭就搭在这层粗糙的鱼皮上,避免了箭与弓之间的磨损。竹木弓怕潮,所以在弓体的其他部分还要贴上防水的桦树皮。撒梦虎想要站起来试试拉弓的感受,是啊,自从上次跟妙真打斗以来,他还没有机会摸过弓箭,三天不练手生,如今大抵是手生的了。

    一个身材矮胖,行动舒迟的人,他必然需要强劲急疾的弓,并以柔缓的箭配合。就像白大人,咦,确实如此,撒梦虎想到白大人同他一起围剿峥嵘山庄场景,不禁有些悲伤起来。

    一个刚毅果断、火气大的人,就要给他柔软的弓,并配以急疾的箭。这点到像是写的撒梦虎,梦虎不禁哑然失笑。

    “笑**!”

    冷不丁的从墙角冒出来这句话简直令撒梦虎瞠目结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