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_第一百一十九章 丙寅年冬月十四(十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丙寅年冬月十四(十八) (第5/6页)

“什么?”孙承宗愕然,这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啊。

    “他们几个都是我的学弟学妹,以后就是机场工程队的人了,千万别跟我客气,一定要物尽其用,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争取早日完工。”侯冰冰指着另外六个穿越者一副咱们哥俩谁跟谁的笑容,顺便拍了拍着孙承宗的肩膀。

    “老大,你不是来真的吧!”

    那六个穿越者哀鸿遍野,显然以前没有少被这个侯冰冰蹂躏。

    孙承宗立刻意识到这个女孩不是在开玩笑,他觉得整个世界变得非常荒谬,他开始以为这是幻觉,侯先生是女人,这不科学啊。

    这确实是女人没错,至少胸前那两块rou看上去不是假的,等等,我在想什么,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孙承宗非常头疼,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懂那个叫做朱由校的学生了,以前他可没有那么胡闹的。

    既然来了,就开工吧。

    等开工以后,孙承宗才知道,这个叫侯冰冰的年轻女孩子有多厉害,叫她一声先生,孙承宗是心服口服。

    选地方,画图纸,各种计算和分析,一套一套的,经过几次会议上滔滔不绝,把文科生孙承宗唬得一愣一愣的。

    反正孙承宗是一句也听不懂。

    不明觉厉下,孙承宗把修机场的主导权交给侯冰冰他们。

    之后,在她的带领下,几个穿越者和在附近十几个村庄的村民一起热火朝天的修机场。

    运五对跑道要求真的不高,所以当时修跑道时,用的是二战时候昆明百姓给飞虎队修巫家坝机场的老办法。

    先是铺上黄泥,然后再用公分石,当公分石铺上去后,然后再铺黄泥,再用很碎的细石子铺上去,以后用大石碾子反复碾压。

    压机场这种巨型的碾子几乎有一个成年人高,修建机场一般最少需要20多个这样的石碾子。这在穿越者工程兵没来之前,朱由校魏忠贤就和菊座一起商议好了,让厂卫的人先在山海关附近请石匠定制了一些,加班加点的做出来。

    能够拉动这样巨大的石碾子往往需要几十人或者上百人,最大的甚至需要150人。拉石碾子十分艰难复杂,由于石碾子巨大沉重,人员众多,所以牵引绳索不仅非常粗大牢固而且很长,一般都在40-50米。

    在这根粗大的牵引绳索两边分别拉出许多稍微细一点的绳索供每一个村民使用。100多个劳工套上绳索后,在亲自上阵拿着小旗吹着哨子的侯冰冰的统一号令下一起死命用力才能将石碾子拉动。

    刚开始,许多修建的村民听不懂号令,也没有接受过很好的训练,这样用力不均匀,要么拉不动,而更糟糕的是拉动后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结果这样常常压死压伤村民。所以有时候就动用关宁军这些受过训练的职业军人来拉石碾子,而更多的是一个村子上百人的人拉一个石碾子。

    在修建机场的时候,那21世纪的穿越者才深刻的感受到,他们那个位面土鳖组织的执行力是多么的大,其基层人员的素质多高。

    一帮穿越者在孙承宗的带领下,克服了大量困难,才在当地关宁军帮助翻译下,把军民上万人给勉强指挥起来。但是工作效率及其低下,因为是徭役,建奴虽然凶狠,但是大明的百姓大多没把他们当回事,这就没有后世抗日战争时期昆明人民修建飞虎队机场时的国仇家恨,和危亡时刻的紧迫感,大家的工作热情不高,工期很慢。

    那些来自21世纪位面的穿越者,这时深刻感受到普及普通话是多么功德无量的大事。

    同样的中国人,说的话竟然完全听不懂。

    当时的全国没有普及普通话,各地的方言就是坑爹,只有少数有功名的士子才为了日后仕途的需要,或者商人为了行商方便而学习官话,大多百姓全都是说当地土话。

    有时候,跑到几十里外,就像到了外国一样。

    以至于历史上一些辽西的关宁军到了内地平流寇,把农民起义军打得非常憋屈。

    为什么说憋屈呢,原来按照惯例,官兵打农民军,那些所谓的义军是和当地官军有默契的,一开打送上金银财宝若干,然后官军就上报“大捷”,打击流寇多少多少,缴获多少多少物资云云。

    皆大欢喜啊。

    但关宁军不这样,因为他听不懂当地土话,没法沟通,反正听不懂,上去砍了就是了,还省事,于是起义军就杯具了。这种情况直到后期才有所改善。

    至于什么是明代官话,专门的书籍是少的。我知道一本是明代的《洪武正韵》。

    朱元璋打下全国后,觉得南宋一百几十年,元朝近百年,北方各省语音语调肯定受元朝影响的,这个不用否认肯定有。

    所以朱元璋决定他所说的江淮话成为官话,而朱元璋手下的人马,基本都是江淮带出来的,江苏浙江还有几个,那也不会支持北方话的,当然一呼百应。

    这也是日杂宋伯虎一直深恶痛绝的,老朱家的贼王八,尼玛竟然敢改宋朝官话,你们尊不尊重传统文化了?

    其实吧,明初河南死的就剩100万人了,就是宋朝勋贵死的还剩谁?谁知道什么是标准官话?老朱家天下都打下来了,改个官话有那么费劲吗?

    至于什么是标准的江淮话,一般以南京话为准。文献除了洪武正韵还可以看看明代小说对话。找个来自江淮话区的对一对,云南的闭塞点的地方也可以。明代云南的汉族绝大多数是从江淮迁去的,很多地方保留着完整江淮话音。

    另外北京明初死的就剩一万多人了,是永乐带上百万江淮人去重建的。天津又称天津卫,是明代的军事机构,明初的主要人口是江淮的军屯士兵,家眷和移民。

    所以这两个地方现在说话和河北其他地方还不太一样,侯冰冰这几个穿越者是南京人,经过训练大体还是能听懂明代官话的,沟通上没有问题。一些新词不理解写起来,解释一下也能明白,虽然语言上有点差异,但文字上一脉相传,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优势。

    机场的修建能按时完成,和工程兵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关于如何调动当地群众的工作热情,侯冰冰等穿越者是有办法的,这个办法很简单,但也只有他们会用,能用。

    孙承宗不得不佩服侯冰冰为首的穿越者,认为他们是有古代贤人的美好品德。因为在孙承宗看来,侯冰冰能受到皇帝赏识,虽然没有官职,地位也是在平民之上的,但他们完全没有作为统治阶级的架子。

    比如能在修建机场的过程中,他们是一直在第一线指导作业的,就算是吃饭,也和普通村民一起吃大锅饭,这就有效缓解了一部分官员想克扣伙食的念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