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丙寅年冬月十四(十九) (第6/7页)
来,常弓也不会觉得吃惊。 “不要用这种崇拜的眼神看着我,不是我做的,我也才学精灵语一个月,再说我也没时间。”李笑梅一摊手。“这是……菊座和在神龙架里定居的一个精灵部落学者联手做的,他们是菊座在八十年代在第一次虫洞冒险时候收留下来的几百个难民。历史,文字和语言都一样。” “我听说我导师说,菊座和那个部落的精灵女王有一腿。”圣约翰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八卦。 “领导的生活作风问题,不是我们应该谈论的,圣约翰。”李笑梅拍了拍圣约翰的肩膀。 “不过,我在菊座的房间确实有看见过一张长着尖耳朵的美女照片。”圣约翰点点头。 “长相迷人,身材很好,有一双美腿。”常弓严肃的说。 “胸也很大,非常大。”李笑梅也兴致勃勃说道,还在胸口比划了两个圆形。 男人只要谈论这些,都很积极。世界和平靠美女,这是真理,现场马上气氛就活跃起来。 “真是吵死了,你们这些男人就不会谈点别的事情吗?” 一个忍无可忍的声音从屋里的传出来,是吸血鬼美女阿曼达,语气非常不满。现在是白天,她没法出来活动,而这三个男人的声音也确实够吵的。 “阿曼达女士,你不要生气,其实我对比了一下,还是觉得你的比较大。”李笑梅一脸正气的说道。 他说话的语气就好像阿曼达是因为自己说到精灵女王胸部大,而觉得不服气一样。 “你混蛋!!!@#¥%……” 阿曼达一愣,反应过来后气急败坏的大骂,常弓和圣约翰笑得喘不过气来,这书呆子太无耻了,看他调戏女孩子很有趣。 “我是在阐述一个事实啊。”李笑梅摊手道。 阿曼达骂够了,他们三人也笑够了,但事情竟然没完。 过了一会儿,阿曼达又开口说了一句话,直接把三个家伙雷得外焦里嫩。 “书呆子,你真的觉得我的比较大吗?” 听语气,阿曼达好像还挺在意的。常弓和圣约翰回头,用一种看被食rou动物盯上小白兔的眼神看着书呆子。 “这个……这个……我有事,你们先忙——” 李笑梅忍住笑,突然像是逃难一样,拔腿就跑。 不愧是书呆子,连跑都跑得那么帅,看得常弓和圣约翰直翻白眼。 “你什么意思!我问一下也不行吗?!”阿曼达在屋里大发雷霆。 常弓和圣约翰对视一眼,相对摇头。 “他一直是这样的吗?”圣约翰皱眉。 “他天生这样。”常弓撇撇嘴,指着阿曼达的屋子。“我觉得这个比他身边那个可爱多了。” “同感。”圣约翰笑道。 刚才的一番男人之间的交流,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不少。常弓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银行卡,看了一下背后的名字确认,交给圣约翰。 “什么东西?” 圣约翰看着手中这张写着自己名字的工行银联卡,问道。 “你是凯申物流的顾问,这当然是你的工资卡了,密码是圆周率前六位。以后每个月打到你卡上去,方便又快捷,全世界都能用。”常弓说道。 “我有两个问题。”圣约翰把银行卡收好。 “请说。” “你这个卡是什么时候办的?” “我一见到你,觉得你小子不错,像我们凯申物流的人。51区回来后,我回来就办了,怎么了?” 常弓说得理所当然,圣约翰则哭笑不得,原来是凯申物流招人这个光头的主意啊。 “……没有。”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圆周率前六位是多少?我忘了。” “……” ————————————————分割线—————————————————— 盛大的出征仪式,如同一场嘉年华表演,让所有北京的百姓士子们激动不已,即便是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依然在街头酒肆茶馆里有许多人三五成群的扎堆兴致勃勃的议论。 不愧是天子脚下,民众对政治军事的热情是别的地方难以想象的,何况今天还是《大明人民日报》创刊号出版的日子,有拿到报纸的人成为众人追逐的焦点。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到处都是神情狂热,唾沫横飞,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今阁老尚书的民间政治军事评论员,其水准堪比后世网络时代超大铁血和兔吧众大神。 说到精彩处,都有许多人喝彩,而这些怀才不遇的四九城草根评论员们好似酒醉一般,得意得满脸通红,骨头都轻了二两。 就在魏染胡同不远处的茶馆里,王大锤开的那间,也是非常热闹,许多平时在市井里厮混的底层小老百姓,也在对辽东和朝鲜的局势表示严重关切,都谈论了两个时辰了,还没完。 这种情况作为茶馆主人王大锤是喜闻乐见的,因为这帮人说得多,喝茶就多,因为口水也是水,喷了这么久,当然要补充。他的生意比平时好多了。 茶馆也卖一些吃食,除了佐茶配酒的零嘴如茴香豆花生米之类,能填饱肚子的也有,无非是稀粥馍馍,还有大rou面几样。比不上大馆子的精致,但胜在分量足,价钱低,是附近干体力活苦力的最爱。 最近两个月,北方的省份还是天灾不断,传统作物收成很少,可是却没有出现大的饥荒,这都是在北方推行新作物的成果。 可是因为传统作物的歉收,米面价格上涨了不少,许多饭馆里卖的传统作物吃食不是涨价,就是减分量,京城百姓怨声载道,说这样四九城的爷们都要喝西北风了。王大锤这里有变通的方法,既能吃得饱,又不用多花钱。 这几天,王大锤的茶馆里开始卖一些由玉米番薯和土豆做的食物,虽然不能代替传统的大米粥和小米粥,但是粥里面已经掺上一定数量去皮的番薯和玉米粒,新作物的价钱便宜,加量不加价,让做体力活的底层百姓很满意。他还按照宫里的方法蒸一些红薯糕来卖,让老客户都称赞他会做生意,人也多了许多。一些饭馆也纷纷效仿。 这是锦衣卫上峰交代下来的,极力推广新作物的食品,并且详细记录食客的反馈。 王大锤很诧异,怎么我们锦衣卫这个特务机关也管这个? 史可法,风清扬木高峰三人来京城也有一段时间了,他们都不会下厨,也都没有带会下厨的老婆来,在才子佳人话本上赏识他们才华的千金小姐又还没遇见,所以每天除了在家研习八股,到了饭点就来王大锤的茶馆吃——那里最便宜。 这一天,因为史可法这个皇帝师兄弟的关系,《大明人民日报》他们人手一份。现在京城里士子手里有一份这样的报纸,比另一个位面手里拿着肾牌手机有逼格一万倍。 当三人走到王大锤改名为“凯申茶馆”的店铺时,茶馆里的讨论正进行到精彩部分。 “我看啊——要平定朝鲜,必须水路并进,唐朝时候就是这么打渊盖苏文的。”货郎冷老板发表了他的高论,引来一阵赞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