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2章 以德报怨 (第1/2页)
第七百五十一章醉意朦胧 秦淮江面,一叶小舟静静躺在江心,前端坐着一条娇俏人影,小腿伸入水中,双手托着腮,眼睛望着在江心微微荡漾的月儿,在出神。是小书。 一条小船慢慢靠近小舟。 “小书,我来啦。”是楚枫的声音,他是应昨晚之约前来学三仙归洞,慕容并不在船上。 小书没有回头,只望着江月,道:“你来早了。” 楚枫笑道:“如此方显诚心。”乃踏上小舟,问,“爷爷呢?” 小书没有回答,只托着腮。 楚枫奇怪,又不好问,见小舟另一端已摆好桌子,上面两只瓷碗,一根小竹筷,还有三颗小红豆。 “小书,那个手法……” 小书出了一回神,乃站起,坐在桌子前,道:“我只表演一次,你看好。” 乃右手盖上青瓷碗,然后捻起一颗红豆,交与左手,右手掀起青瓷碗,左手同时将红豆放入,盖回,然后将白瓷碗翻住另一颗红豆……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动作后,最后翻开白瓷碗,下面赫然露出三颗红豆。 “怎样,看清楚了吧?” 楚枫瞪着眼,道:“一次如何看得真切,再看一次必定清楚。” 小书瞥了他一眼,重又表演了一次,瞅向楚枫。 楚枫已经把眼睛瞪得铜铃般大,还是看不出诀窍,唯有道:“再看一次,必定清楚。” 小书瞅了他一眼,又表演了一次,然后瞅向他,也不等他说话,又表演一次,再瞅向他,乃问:“还要不要再看一次?” “这个……咳……我不介意再看一次……” “你现在承不承认你天资愚钝?” “我天资愚钝,当然不及小书姑娘冰雪聪明。” “那好,趴下!” “干什么?” “学蛤蟆跳!” “啊?小书,不用那么认真嘛。” “你想食言?” “不是。你看这里地方浅窄,万一我这大蛤蟆跳起来砸翻小舟,如何是好?” 小书“哧”一声,道:“也罢。不过你记住,你欠我一个蛤蟆跳!”便要站起。 楚枫忙道:“你不教了?” “不教了!” “为什么?” “我且问你:一头猪,看到地上有一锭金子和一枚铜钱,它会捡哪一样?” 楚枫笑道:“这难不倒我。当然是两样都捡!” “笨蛋!你什么时候看到猪会捡银子?” 楚枫一怔,连忙改口:“两样都不捡!” “笨蛋!看到金子都不会捡!你就是那头猪,笨得要死,怎么教?” 楚枫无语,唯有道:“我虽然笨些,不过圣人说过‘有教无类’,就算我是牛皮做的灯笼,以小书姑娘之冰雪聪明,也能一点即明。” 小书有点受用,复坐下,道:“我再表演一次,你再看不明白就撞墙得了!”乃将青瓷碗盖上,捻起一颗红豆…… 今次小书是故意露了个破绽,楚枫总算看出蹊跷,恍然大悟,说到底就是障眼法,只不过小书的手法相当高明,她不露出破绽还真看不出。 “现在看明白了吧。”小书瞅着楚枫。 “看明白了,小书姑娘当真妙手神技。” “少拍马屁!”小书站起,“你自个练习,不要再来烦我!”径至小舟另一头,坐于前端,小腿垂入江面,托着腮。 楚枫开始练习。以他身手,一旦知道其中诀窍,练三两次便得心应手,因见小书托着腮,问:“小书,你有心事啦?” 小书不理他。 楚枫又道:“年纪小小就满怀心事,这可不好!” 小书霍然站起,叉腰怒目瞪住楚枫:“你说谁年纪小小!人家十六岁了!” 楚枫连忙改口:“不小不小,很大很大!” “你……”小书俏脸生红。 楚枫自知失言,连忙赔罪:“我胡言乱语,不小不大,不小不大!” “你……你欺负人家!”小书气得直跺脚,眼睛都红了。 楚枫知道说多错多,唯有不作声。 小书复坐下,将两条雪藕般的小腿垂入江面,托着腮。 楚枫“小心翼翼”坐在旁边,问:“小书,你怎么啦?” 小书幽幽道:“爷爷要带我回去了。” “回哪里?” “回故乡。” “哦?你终于筹足路费了?” 小书瞪了他一眼,不作声。 楚枫又问:“你故乡在哪里?” 小书摇了摇头。 “你不知道?” 小书又摇了摇头。 “你不想回去?” 小书还是摇了摇头。 “小书,你到底怎么啦?” “爷爷说过,我十六岁的时候,他就会带我回去。” “这不好么,可以见着亲人呢。” “我没有亲人,我的亲人只有爷爷。爷爷要丢下小书了,爷爷不要小书了。” “爷爷这么疼你,怎会丢下你呢?” “不是的,爷爷带我回去就会丢下小书。爷爷一定恼小书拽他胡子,不喜欢小书了。爷爷不要小书了。”小书说着,眼睛有点发红。 楚枫正想安慰,又听得小书道:“我不要看到你,你练完就走,不要烦我!” 楚枫心道:还是让这丫头静一静吧。乃走回小船,划水离去。 小书咬起小嘴,小脚丫一下一下踢着水波,喃喃道:“真比猪还笨,人家叫他走就走,也不安慰人家几句……” 楚枫划船来到乌衣巷对出的那片江面,依旧暗无灯火,阴森诡寂。岸边泊着一条小船,船端盘坐着一个人,一动不动,只随着小船、波浪一起一伏,似乎融成一体,是宋子都。 楚枫暗惊:这家伙的太虚心法恐怕已至“入渺”之境,不简单。 过了这片水域,两岸**渐少,多楼戏坊渐多,其中有一处水榭,曰“淮清斋”,是一处斋堂,里面都是些带发修行的善信,且均为女子。 按理说,在这烟花之地有这么一**子斋堂,肯定会招引许多酒色之徒的滋扰,但奇怪的是,这处斋堂一直很安宁。原来这淮清斋有背景,就是峨眉。 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派都曾经统率武林,因此中原各地都有秘密据点以传递消息,大部分据点不为人知,但也有些是半公开的,淮清斋就是峨眉一处半公开的据点。有峨眉这座靠山,自然无人敢前来滋扰。 此刻无尘正在淮清斋禅房静坐,清静心神。但她几番入静,总觉得心口闷热,静不下来,开始还不甚在意,渐觉不大对劲,神思偶有飘忽之感,如坐云端,赫然惊醒,复又飘忽。 原来是那半壶九酝步曲的酒劲在发作。本来凭她修为,要压下这酒劲并不难,但因她素不沾酒,未识酒意,加之酒劲绵绵渗透,等她醒悟过来时已涌起几分酒意。 无尘走出禅房。水榭临江搭着一道六曲桥,伸出江面,连着一方浮台,乃盛夏消暑纳凉之用。 无尘走过六曲桥,来到浮台,江风一吹,略感舒泰,乃盘膝坐下,闭起双眼,澄神静虑。谁知就在她快要凝神入静之际,耳边忽传来一把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