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寸步不让 (第2/2页)
公孙世家与峨眉同属正道,当共担危难。只是太阴老妖杀人如麻,大娘怎会与她立约?” 公孙大娘默然。 无尘又道:“太阴老妖当年祸害江湖,嗜血无数,如今重出,未知其祸,此非仅系公孙一家,亦关乎整个武林,还请大娘告知实情!” 公孙大娘仍然沉默。 无尘道:“太阴老妖说要收回媚儿之命,这怎么回事?” 公孙大娘终于开口:“掌门还记得十年前我在江都搭台献舞?” 无尘点头道:“当年媚儿忽染怪病,汗出如注,你为救她,乃搭台献舞,祈求上天赐福于她,她始得好转。” “其实并非如此。” “哦?” 公孙大娘道:“当年媚儿得的是极严重的盗汗症,盗汗之重让她几度虚脱,我想尽办法亦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唯有抱着她前去太阴山……” “啊?你去求太阴老妖?” “是!我知道太阴真经中的太阴易脉可解媚儿盗汗之症,我只有求她施救。” “太阴老妖救了媚儿?” “是!但要我答应一件事:交出赤霄剑,十年为期,如果到时交不出,她不但取回媚儿之命,还会灭杀公孙一门!” “你答应了她,与她立约?” “是!” “大娘,太阴老妖凶邪无比,你与之立约,岂非自取其祸? 公孙大娘默然道:“当时媚儿已经奄奄一息,我除了求姥姥施救,别无他法!” 无尘不作声。 公孙大娘继续道:“姥姥以太阴易脉解了媚儿盗汗之症,但为了掩人耳目,我在江都搭台献舞,使人以为媚儿怪病好转乃上天赐福,而不会疑心到太阴易脉之故。” 无尘明白公孙大娘这样做是为了保住公孙世家之声誉,毕竟太阴老妖恶名昭著,要是让人知道公孙世家与其有约,必定引起轩然大波。 她问:“赤霄剑失落多时,半月一到,你如何处置?” “如今只能尽量拖延。” “太阴老妖岂容你拖延?不如……” “此皆由我而起,我不想牵涉其他门派。” “但这关系公孙一门!” “我会想办法。” 楚枫在船尾,两人对话自然听得一清二楚,他很惊疑:公孙媚儿有如此严重的盗汗症,而无双同样有很严重的盗汗症。
无双并非唐渊夫妇所生,这事连无双自己也不知晓。 当日唐门混战,太君曾将无双交与公孙大娘保护,这事回想起来有点蹊跷。 那晚公孙大娘与唐夫人的对话,公孙大娘问起无双,亦不寻常。 还有太君说过,无双的身世关乎一个家族的隐秘…… 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楚枫已隐隐察觉太君所说的那个家族指的是谁。 回到东园,三人走出乌衣巷,叶落知寒四位剑侍正等在巷口。公孙大娘乃与无尘作别。无尘道:“大娘,如有紧急,请务必通知峨眉。” 公孙大娘欠身:“多谢掌门。”乃带着四位剑侍返回仙舫。 “有古怪!”楚枫忽道。 无尘瞥向他:“有什么古怪?” “太阴老妖不但救了公孙大娘,还护着公孙一门。” “太阴老妖只为赤霄剑!” “公孙大娘不愿外人相助?” “事关家族声誉,自不愿外人干涉。” “都要被灭门了,还顾及什么家族声誉!” “你不在其位,当然不明道理。” 楚枫摇头道:“我总觉得古怪,我怀疑公孙大娘跟太阴老妖……” 无尘喝道:“公孙大娘向来行事端正,你莫胡乱臆测!” 楚枫奇道:“你这么凶作甚,莫非你知道些什么?” “哼!”无尘转身离去,忽顿住,眼波往后一瞥:“你跟着作甚?” 楚枫笑道:“我怕你酒意未消,不放心嘛。” 无尘哼了一声,竟也没再说什么,任由楚枫与自己并肩而行。 楚枫笑问:“尘尘,你说大娘会不会误会我们?” 无尘道:“大娘深明事理,不会妄加揣测。” “我觉得她已经误会了,你觉得呢?” “我不觉得!” “要不我去跟她解释一下?” “你去只会越描越黑!” “我倒没所谓,我是怕你清誉受损!” “清者自清!” “哇!这句话好像该我说的,你怎么盗用!” 无尘不再理会。 将至淮清斋,天已渐明,无尘顿住,转向楚枫:“你可以回去了!” 楚枫笑道:“你真能过河拆桥!” 无尘两眼一冷。 楚枫道:“过门即是客,按照礼数,你是不是该请我进去喝口茶、吃个包子……” 无尘已经寒起脸。 楚枫忙道:“不请就不请,不用凶着脸嘛!”正要转身离去,无尘忽问了一句:“刚才我睡着之时,你喊我什么?” “尘尘嘛。我喊‘尘尘’、‘尘尘’,你就醒了。” “以后不准再喊这个!” “怎么啦?‘尘尘’不好吗,我觉得挺亲切的!” 无尘一扬拂尘:“你敢再喊,我就……” “好好!不喊就不喊,何必动手动脚!” “哼!”无尘收回拂尘,转身步入淮清斋。 楚枫耸耸肩,亦返回紫韵兰舟。 …… 清晨的秦淮江面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雾气很清,犹如披着一层轻纱,在雾气的掩映下,江面上的拱桥和岸边的亭台宛如空中楼阁,停泊在两岸的船舫亦仿似漂浮在半空,宛如仙境。 烟波之中倏的现出两叶小舟,徐徐飘来,小舟前端并排坐着两个人,一个身背七星剑,头束紫阳巾,剑眉星目,两眼含英;一个身披淡罗裳,腰系青丝带,姿容绝俗,窈窕清幽。是宋子都和苏清微。 两叶小舟徐徐漂向紫韵兰舟。 “苏姑娘,我该告辞。” “多谢公子一路相送。” “苏姑娘实在不宜深夜孤舟独游,毕竟秦淮乃烟花之地。” “我只想亲临秦淮之幽韵,欲得刺绣之意象,不期再遇公子,多谢公子彻夜相伴。” “苏姑娘如此苦心孤诣,难怪姑娘之刺绣独得神韵。” “公子过誉。” “苏姑娘,告辞。” 宋子都小船弯离苏清微小舟,徐徐漂入烟波,消失在迷雾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