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回:世间安得双全法 (第1/3页)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今儿个是除夕,顾斯鸣着人将你原放在寒星楼中的裂云送来了。” 茕白原在床榻上斜倚,聊看琴谱,听见寞遥的话,不想见琴惊了一跳,微怔。直望了裂云半晌,思绪万千。 “弹奏一曲吧,为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寞遥显得言不由衷,汪琬与祁相近,乡俗近似,已在卢国归为臣虏的他,他乡佳节,最渴望可也最怕的便是乡音。 “斯鸣此举无外乎折磨我们的思乡之心。可在除夕盛节,阖宫之内又有谁对我们念念不忘呢?”茕白思绪回归定神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枭王妃。 两人心照不宣,但又都没说出口,又交换了一下眼神,寞遥仍希冀听到天籁仙乐,茕白便应允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清歌琴曲罢,茕白已是泪满盈眶,声音哽咽。去国离乡八载余,乡音未改却怕听乡音。寞遥听得出神,曲罢感慨,也无非一句:“虞美人太悲,愁泛春水。” 两人相对无言。 忽而远方隐隐有爆竹声声,向窗外望去:烟花太圆,替了新月无辉。 “过年了,又是一年他乡客,没有什么新奇。”茕白支开竹窗。 “如果当年,你应了斯鸣,做了王后,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苦楚了。卢祁两国,也能化干戈为玉帛。或许……汪琬国也不会亡,这一切都没有下文了。我与你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你心系的黎民百姓,也会因此得福赖生——不是只有报仇才能复国的。” 茕白只默默地,听罢便浅浅笑了:“你看窗外,烟花绽放多久,值不值得等待,只有真正向往烟花的人知道。几年前,雉王妃也与我说过类似的话:有苦楚也有心酸。今日你的话里,我听出了些许惋惜。可惜什么呢?寒星与杏帘在旁人看来不尽相同,可在斯鸣那边,即使是天涯海角又有什么区别呢?自我踏出祁王宫,又步入卢王宫的那一刻,纵然他对我的心未曾变,我也不再是从前那个心思单纯的少女了。昔日王,今朝奴,家仇国耻重负于身,便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他斯鸣不也是选择了报仇才攻打祁国的吗?更何况,我与旁人相比,便无奈了许多。” 寞遥听毕,沉重地叹了一口气。走上前去,搂了茕白入怀。紧紧地,仿佛会失去一般。茕白的头也倚在了寞遥肩上。窗外烟花依旧圆,新月依旧无辉。 翌日,清梦伴着泛有凉意的晨光,渐渐淡了。茕白与寞遥浅睡过了除夕夜,新的一年——闳定十五年。斯鸣改国号为弘毅,弘毅元年。 看看窗外的青苔布遍屋檐,终于知道春天已至。在江南,是不必担心春季会在指缝间悄悄溜走的。这些屋檐下潮湿的绿,带着沉静的灰,无声的寂。冬季与春季的交融,在南方的天空中氤氲出温润湿意来。手挽着手的青春情怀,终究逃不过时间的流水。仿佛一粒沙子,丢入水中那般的轻薄无力。 天地玄黄,寒来暑往。 自从裂云被人送了来,茕白便不那么镇日无聊镇日闲了。每日性僻耽佳音的性子被引了出来。“裂云不似我在祁国的那张钧乐,弦音似敲冰戛玉,裂云倒颇有稳凝之声,若要真正‘穿云裂石’必得指力增倍,却又不弄断琴弦为上……” “好了,好了。非要走火入魔不可吗?宫里送来了春衣,你瞧瞧去,另有一包葵花籽,千辛万苦求来的,你去寻个干净地方种上吧。” “草长莺飞四月天,应趁东风放纸鸢。韶光大好,的确不应做了锦屏人看得贱。不妨相携,同去种葵花吧!” 花圃中,茕遥二人正在埋种子时,茕白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臣拜见大王,见过公子寞遥。”茕白的手忽地停在半空中,愣住了。而寞遥则向篱笆外张望,所见一老者,弯着身子,端着双手。 “你是?” “臣,董九盈。想必您便是汪琬国公子寞遥了。臣乃祁国丞相,在马厩中为卢平王养宝马追风与穿隙。” “唉……”花圃中长长的一口气,茕白流下的两行热泪成了葵花籽们最初的水源。 “平身吧,九盈。”茕白也站起身来,眼前的故人老臣竟沧桑得一时未认得出。 “大王……大王清瘦了许多。”九盈直起了身子,见了茕白也是一怔。 “不妨说是年岁大了的缘故吧,何必讳莫如深?”三人相视叹笑。 待于后院石凳上坐定,茕白问道:“羁奴营看守严苛,你如何能来见我?” “老臣不是说过,只要是我想要去的地方就能去到那里吗,这一切不重要。重要的是眼下,斯鸣有了亲征璃国的念头。” “攻伐璃国?!”茕遥二人异口同声,惊诧不已。略一定神,两人又交换了一下眼神,心领神会。原是三人想到一起去了——这次卢国乃是自取灭亡! 茕白一拍石桌,“嚯”地站了起来:“卢国定为攻伐璃国倾巢而出,我等了十年,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须知璃国地处蜀地,自古便是天府之国,又有蜀道天险,易守难攻。想当初,其他六国没有谁打过璃国的主意。我父王与璃靖王交谊甚深,当年卢国夹在璃祁两国之间是很难受的。如今卢平王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以为吞并了几个国家,就可以与璃国抗衡了,简直就是笑话!卢国每次行军打仗,都会每三天派一队哨骑,回国告知行程进度。卢平王此次亲征,九盈,守国的是谁?” “温故新将军,马云初郎中。” “哼,原来一个是汪琬的叛徒,一个是祁国的败类!”寞遥一听见“温故新”这个名字就气不打一处来,嘴里不干不净地骂了起来。 “是啊,马云初在我祁国的时候,不过是个中尉。如今竟成了卢国人的走狗!”董九盈此时也十分气愤,不过比李寞遥多了几分冷静。 “无妨,马云初的背叛,许是‘塞翁失马’呢!他们背叛过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九盈,如今我便要利用他二人,先是掌握斯鸣的行军速度。待十万大军越过蜀道天险,再利用这二人占了这卢国都城!” “我们没必要非等这十万人全都过了蜀道再动手吧?会不会太迟了?”寞遥不解。 “不这样,我们动手就太早了!须知要制造内乱的只有我们这些被俘的臣民。这些人总数不过三千,且我祁国人早已被充作官婢官奴,散落在大小官府、各大臣家中。若要九盈一人集中他们,难于上青天。倒是你的臣民,还没有被发落,仍悉数关押在羁奴营中。我已将人员的分配密封在这蜡丸之中,现在交给你吧。由此看来,卢军只消途中折回两万人,我们的计划就泡汤了!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九盈,你说到时候卢平王会视察祁国与汪琬国的所有罪奴,这也是通传消息给他们的唯一机会!你要不择手段,务必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主子——我和寞遥,要乘风破万里浪了!” “是!” “董先生,请您务必安排一下,让我们与温马二人见上一面。”寞遥补充道,这也刚好提醒了茕白。 “若他二人一同来杏帘草庐太招摇。难免叫人生疑。温将军一个投降害祖国灭亡,想必难有脸面见旧主。马云初则不同,他不堪屈辱,只求免皮rou之苦、永保性命无虞罢了,并非亡国罪人。若来见我,不过未尽忠的歉疚,比不得温将军见你时的尴尬与惭愧。而且,马云初其人我也了解,只知一味趋利避害,最大的缺点便是鼠目寸光。从祁国来到卢国,从武将明升暗降成了言官,想必心中也积怨不少。温故新……你最了解,想办法借马云初之口劝劝温故新即可。九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