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斗画丐帮 (第3/3页)
成了一条麻花,劲头用到最后,手帕撕破开来。那媒婆赶紧用袖子一兜,正把帕子收拢在袖中。
两人速度都是极快,围观看热闹的人压根是没看出来是怎么回事。 媒婆哈哈一笑,将手从袖子里伸了出来,那几个铜板正落在她的手心,她张开手道:“看看老婆子的嘴厉害不厉害,说个故事赏钱就送上门了!这下心满意足了,回见。” 还没等众人反应上来,她就挤出人群。 那茶摊的瘦老汉忽然站了起来,缓缓走出茶摊,众人见他先骂婆子胡说,紧接着又给人家赏钱,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这两人一走,又有人吵吵道:“开封府还没抓到凶手,你们说说到底是谁杀了那‘赛金刚’?” “嗨,听说他跟赌庄老板合谋骗大家的赌资,肯定有人……” 甜水巷十字路口的的茶摊出来,左拐进了一个胡同,瘦老汉抬眼就看见了花花绿绿的衣服。他冷哼一声,道:“你一天跟这些老百姓胡扯些什么?还越说越难听……帮主已经出了洛阳,你要让他进京听了这些生气?” 媒婆撇了下嘴,道:“谁让他不见我给他说的姑娘,帮主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谈婚论嫁了!总是避我跟避鬼似得,他再这样,我就真当他要玩断袖!还要让这消息在京中传个遍。” “你!胡说八道!” 媒婆迈着小碎步,转眼就走远了。瘦老汉看着她的背影,摇摇头,无奈地追了上去。 五代至宋,天下大乱,老百姓生活窘迫,入丐帮行乞者不在少数,直至宋太宗时期,京师仍有不少乞丐,或用讹诈行骗的手法,或用自残身体的手法乞讨,前任帮主江是提严肃帮规,明令禁止的“搭子”、“叫街”这些行乞方式,至于“游丐”每到一地,也得先拜堂口,听命于分舵的堂主。 丐帮总舵在洛阳,京城的分舵,称启粱堂。 由于京城地位特殊,启粱堂并不常设堂主,而是由丐帮四大长老轮流坐阵。 一般印象,都认为乞丐是些衣衫褴褛、无所事事,乞讨一顿算一顿的叫花子。到了洪七里的手中,花子们都不用乞讨过活了,丐帮每个分舵都有自己的营生不说,这“嗟来之食”吃起来也是另一番情形了。 又到了丐帮派出“礼堂”的香主们,到各店铺收“醒堂钱”的时间。 相国寺东门的大街上,商铺林立,热闹非凡。街上尽是书店,也有些卖幞头、腰带男饰的店面。一家幞头店外,直挺挺站着两个衣着整齐讲究的年轻人,单从外表看不出来他们是乞丐,不过明眼人,便能从他们腰间缠着的一条百花补丁腰带,认出来他们是丐帮子弟。丐帮素来喜欢在腰间做文章,但凡有些身份的,会挂铁环腰悬,腰悬上坠着代表不同身份的布袋。“礼”源于上古祭神求福的仪式,礼仪膜拜乃肃穆之事,主事黑色,“礼堂”的香主,会在铁环腰悬上挂上黑色布袋。 丐帮收钱是有讲究的,进行的十分低调。一般丐帮香主到了柜上,会道一句:“开山破土!”说罢,把一块中空的醒木放在柜上。 掌柜的看见了,便回一句:“聚水成涓!”然后他拿过那醒木,把相应的礼金放进去,推回到对方面前,道:“醒堂堂兴!” 香主收到礼金,便会补句吉利话:“礼到利来!” 其实,“醒堂钱”就是“保护费”。不论怎么说,只要在丐帮的地盘上,各家店铺生意兴隆,日子过得安稳,自然没人会吝惜这一点点小钱。 确实如众人所言,丐帮早就成了江湖第一大帮。 月玡儿在启粱堂挂了一个礼堂香主的闲职,不过每次到了收“醒堂钱”的时候,她还是愿意亲自走一趟。 京中丐帮经营已久,一切自然熟门熟路。两名丐帮弟子等在店外,月玡儿一人走进店里。收了钱,走出店铺,她向门口的两名丐帮弟子点了点头,其中一人便在那店铺门口挂上了一块小木牌,表示这家店已经交过“醒堂钱”了。 这条街全收完了,他们向北往小甜水巷走去。 迎面正见丐帮的小弟子带着一堆赤脚的孩子,坐在街边的水渠边嬉戏。 “小游子!” 男孩梳了个童子头,一身干净衣衫。他站起身,亲热的叫道:“月jiejie!” 月玡儿指了指那群孩子,低声问:“他们都是孤儿?” “嗯,有的孩子并不知道父母不在了,这两天我都记着数呢。”男孩点头说。 月玡儿从口袋里摸出一小串铜板:“拿着,买冰糕吃。” “刚才孙婆婆给我钱了,我给他们买馒头吃了。” “她是她,我是我,拿着。” 男孩个子不高,却生了一双大手,他抖抖手上的水,接了过去,咧嘴笑着。 “咦?欧阳大哥!”月玡儿抬起头来的时候,突然在街对面看到了装扮成欧阳峰的克里斯。月玡儿心里猜测:他今天穿得很奇怪,布衫外又套了件皱皱巴巴的布衫,怎么看起来有点像进城的流民?就是穿成这样,怎么自己的心还怦怦直跳? 再看那张刚毅俊美的脸,顿觉这样的奇装异服,似乎穿在他身上更显雅致帅气,还有一丝不羁如风的格调。 月玡儿见欧阳峰与另一名男子同行,停在了一家书阁外。 小游子见月玡儿目不转睛地盯着街对面的男子,连眼都不眨一下。他摇了摇月玡儿的胳膊,道:“月jiejie,别看坏男人。” “什么坏男人?”月玡儿听他这么说,眉毛皱了皱。 小游子指着男子,道:“那天我在绣楼附近乞讨,见他们从后门进了绣楼,他们是坏男人!” “你说什么?” “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像他穿得那么破烂,怎么还有钱逛妓……” 月玡儿突然沉下脸来,一把抓住小游子的手。 “月jiejie,你别发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