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田蚡罢相 (第1/2页)
伏笔自打初春就埋下了,元光三年的雨水格外充沛本是好事。但进五月后还一发不可收拾,半月的倾盆大雨致使黄河决口,十六个郡受淹,黄河于顿丘改道,黄河所到之处几乎变成沼泽之国。 而边郡多处的急报更是雪上加霜,天灾人祸搅得刘彻几乎睡都睡不着。 顶多睡两个时辰就往宣室殿中去议事,人不免消瘦了许多。 黄河水患偏偏在派了汲黯、郑当时这样绝对信得过的能臣率汉军十万去紧急救险,还是时塞时坏。呈上来的急报死伤无数,几万人将在灾后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要是朝廷不能及时控制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刘彻是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急的寝食难安。 他急躁,但还不能在朝臣面前乱了阵脚。也就只有在阿娇面前诉诉苦,期望她能不能说出点建设性意见。 但阿娇扫过刘彻案上的竹简,就漫不经心地就收回了目光,一言未发,照旧还看她的书。 刘彻急的在殿中直打转,见她这样不当回事,心里刚要冒出些火气。忽然又明白过来,阿娇这是看明白了什么吧? 他走过去抽掉阿娇手中的帛书,直视阿娇,“娇娇,你既看出了什么,为什么不说?” 阿娇嗤笑出声,去他手中抢过帛书来,还是没有回答他。 刘彻已经隐隐明白过来了,这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 皇后,母仪天下,事再大再难能比得过天下万民? “陈阿娇,朕叫你说!” 这么多年来,这还是第一次直呼其名,更是罕见地带了怒气。 阿娇这才放下帛书,含着冷笑走到宣室殿正中悬挂的舆地图前,信手在地图上轻轻地点了一点。 还是什么没有说,重又坐回去。 刘彻狐疑地走上去,细细地看她指过的地方。黄河决口这一向是决于南岸,而她指的是黄河北岸。 北岸? 他电光火石之间,明白了过来。脸色一瞬间变得铁青,狠狠地往图上砸去一拳。大声朝外喊道:“春陀,去宣太尉窦婴!” 阿娇翻动着书页,嘴角浮起笑容。 如果说以前的骄纵僭越,刘彻还能勉力容忍他。这次置灾区十六郡于洪水肆虐中,算是彻底触碰到了刘彻的底线。 就是她,不为私仇,也不能视而不见。 历史上,田蚡上奏武帝,以久堵无果,说皆为天意,不可以人力强塞,塞之未必符合天意。武帝由此,不再提治河。 几十万人的冤魂,不能安息。 此后黄河水患经年不绝,一直等到二十三年后的元封二年,汉武帝才征发数万人修黄河决堤。 田蚡,这么多年中又该有多少亡魂呢? 她胸中似有猛虎在咆哮。 “太尉窦婴到!” 春陀熟悉的通传声响起来了,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刚毅威严,身板挺得笔直的魏其候窦婴昂首阔步地进来了。 “陛下圣安,娘娘圣安!” “太尉,来!”刘彻含着急促和期待唤起窦婴,指向舆地图。 窦婴抬起脸,微微地瞟向阿娇。后者投给他一个气定神闲的眼神,窦婴便安下心来了。起身大踏步走向舆地图前,沉声问:“陛下,急招臣来是?” 刘彻极力在窦婴面前按捺着怒意,尽量语气冷静地指着舆地图。“太尉,黄河水患久治无功,且多决于南岸。其根本原因在于南岸郡县都是朝廷用地,而北岸则多为列侯王公的封地。或者说的再明白一点,丞相的封地在河北。最重要的是,水决南岸,北岸的压力就没了。” 他说到这里,恨恨道:“难怪丞相在朕面前说起黄河水患,顾左右而言他,搪塞朕,糊弄朕!” 窦婴默然,静静等待着刘彻的下文。 “太尉,你劳苦功高,镇得住场面,你去!去黄河替朕传旨,极力救援北岸!朕再给你五万人!” 看来陛下这是拿他这个一贯田蚡的死敌来对付田蚡啊,窦婴心中明悟,脸上丝毫没有显出得意来。 一国之相,为了自己封地的收成,置十六郡的人命如草芥! 他不觉看向阿娇,阿娇也在看着他,神情复杂,眼神悲悯又坚定。 窦婴神情肃然,点头道诺,领旨而去。 六月上旬,太尉窦婴遵旨赴黄河治水。调北岸守堤防半数汉军于分拨下来的五万人权利救援北岸水患,黄河决于南岸,水淹千亩良田。 封地在南岸的王公贵族纷纷往丞相府去诉苦,丞相的封地全在河北,这次受灾最重的就是丞相。 他们原以为丞相天然的就当和他们是同一战线,事实上的确如此,只不过田蚡这次恐怕是自身难保了。 七月间,刘彻以受贿弄权、结党营私免田蚡丞相一职。 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