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2章 霸道(今天加更,求支持) (第1/2页)
“好你个李渐甫!” 看着刚刚获得的情报,朱宜锋忍不住感叹起来。 这李鸿章真不愧是李鸿章,三言两语便把“折贡院”这件事利用了起来,变成了打击自己的武器。 “许湘省士子往南昌赴考……” 听主公念叨着此事,张森连忙说道。 “主公,看来此人是个威胁,以臣之见,不如……” 不如直接把他处理了。 因为主公对曾国藩的看重,所以张森在南昌埋设了不少眼线,其中甚至还有幕中要员,所以他有这个自信解决这个李鸿章。 “不用,没必要处理他,这个人……不定将来于本督有大用!” 摇摇头,朱宜锋看着张森笑道。 “这李鸿章是个人才,不过有些持才傲物,就让他曾国藩帮本督调教几年!” 在说话的时候朱宜锋大有一副将来他李鸿章必定投奔于我的意思,而这是一种自信,一种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同样的也是了解是对李鸿章那个人的了解。 主公这么一说,张森那里还会再说什么,而是改口汇报着另一件事。 “主公,上个月,我们在北边一种发出了一百二十万两银票,收回了四十三万两,除了十三万两用于局里开支外,另外三十万两,已经存入官银号……” 银子,国为是主公的吩咐,张森自然尽力办好这件事,而且这件事对于局里也有好处——可以获利额外的经费。 “嗯,我知道了,这件事你办的很好!” 朱宜锋的语气显得很平静,做假银票当然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这件事儿,要加紧去做,不要等到满清用废纸把民间的财富都卷走了,才知道后悔,现在他们还有那么点信誉,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把那点信誉全毁了……” 毁掉满清信誉,实际上就是摧毁其正统,自己之所以不愿意扩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百姓视满清为正统,这意思地方维持成本高。 一个最简单的数字,就是三省是靠着一万六千多名宪兵维持秩序,如果没有武装宪兵的驻防,地方上不知会乱成什么模样。 不知多少次,朱宜锋也想快刀斩乱麻的打倒满清,至少占领西南,占领四川,但是占领之后呢?如果想要稳定地方,需要派出数千名官员,数万武装宪兵,而这都是自己无力做到的。 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去做别的事情,用假银票彻底摧毁满清的信誉!进而从根本上动摇其合法性,因为银票涉及到的是千家万户的利益!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假银票可以给府中带来巨额的回报,这个月带回了30万两,也就是42万元的回报。 这笔钱可以供500名留学生一年所用,如果用来办学校的话,42万可以办至少60所普通小学。 也许,可以考虑拿出一笔钱来——比如把今年的留学专款暂时借出一部分来用于办小说!虽说礼部得到的留学专款是200万,可实际开支不会超过一百万,多出的一百万会被存入基金内,用于将来的留学教育开支。 这么一大笔钱放在那,似乎有点浪费了,与其闲着,不如先办学校! 想到小学,朱宜锋自然想到另一个时空里的日本,其从1876文化改革到1884年废除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90年基本上普及小学义务教育,仅仅只用了15年时间。 “如果我也能在15年内普及小学义务教育的话……” 那么15年后,就会出现新一代中国人,他们将不同于任何一代中国人。 “现在是1855年,也就是1870年……” 十五年! 没错! 要把那笔钱拿出来办学! 办小学! 一百万! 一百万五十万! 现在是六月份,一百五十万可以办差不多两百所学校,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并不太现实,但是,至少可以在每个县建立一所模范小学。 “对,先建模范小学,先把小学的观念传递出去!等到将来一边培养教师队伍一边将小学再朝乡村一步步的扩散出去!” 想到自己居然浪费了两年的时间,朱宜锋甚至开始后悔起来。 “真是的,为什么没有人提醒你呢。” 不是没有人提醒自己,而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人有义务教育的观念,至少在中国没有。 “十五年,最多二十年后中国必定大不同!” 对未来的憧憬使得朱宜锋的心情极好,以至于在走出书房的时候,因为看到一个从未曾看到的未来,那脚步甚至都变得松快非常。 做完了这些事情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此时后园内的路灯还没有亮起,后园显得有些昏暗,心情大好的朱宜锋就这么在后园的走廊边走着,脸上带着笑容,更多的却是期待,那是对将来的期待。 就这么于园中走着的时候,突然,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