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宿命难逃 (第1/2页)
“哈哈,有道是酒rou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贫僧入乡随俗,自然也是吃荤的。”三藏禁不住哈哈大笑,满是洒脱道。 “说得是啊,出家人随遇而安,何必在乎那荤素咸淡,不想远来的高僧也能有这般洒脱,实在幸甚。说起来老衲也是为摇光所迫,才有了这番领悟,当真是人生无处不福缘啊。”枯竹禅师闻言呵呵大笑,一脸坦然道。 三藏听了颇感意外,不觉弱弱道:“什么,这事还跟摇光太子有关,莫不是他把大师关起来的,还逼着您喝酒吃rou,着实过份。” “是啊,若非如此,恐怕老衲至今还只是个吃斋念佛的老和尚,说起来这两百年的拘禁生活,倒成就了老衲一身的洒脱,果真是机缘巧合,因祸得福啊。”枯竹禅师呵呵笑着,没有一丝责怪摇光的意思。 “那摇光太子干嘛要这么做,我实在很难想象,那样一个坚强刚毅的摇光太子,竟会是个强人所难之人?”三藏不由得大跌眼镜,一脸不信道。 “摇光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恐怕是跟他父亲元宪太子的死有关。”枯竹禅师满心怜悯,语气哀然地摇头叹息。 “跟元宪太子的死有关,这怎么可能,他不是自杀的吗?”三藏瞪着眼睛,不明就里道。 “是啊,这一切倒是说来话长,憋在老衲心里整整两百年之久,也是时候公诸于世了。话说当年故太子元宪在东城封地起兵造反,于东城河畔和国王陛下大战一场,被陛下仰仗神威打得落花流水,败军千里。那一仗打得分外惨烈,到最后就只剩元宪太子一人身负重伤,突出重围,仓惶逃难之时,来到我敕建宝林寺。而老衲身为宝林寺住持,有人重伤来投(且是国家的太子殿下),又岂有不接之理?” “元宪太子年少气盛,对自己那一役的惨败一直耿耿于怀,郁结难除,即便老衲运用佛理为其排忧解恼,却始终无法让他释怀,到最后他竟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拔剑自刎,死于非命,诚是可叹。元宪太子临死前悲愤莫名,道出了那句‘佛不佑我,要佛何用’的愤懑之词,不想竟成为引导摇光一生杀伐乱武的座右铭,诚乃冤孽。” “老衲深为元宪太子的去世而自责,原以为这一切都将随着元宪太子的死而烟消云散,不想围绕摇光一生的悲剧才刚刚拉开序幕。我记得那是个冰天雪地的冬夜,国王陛下攻打东城门未下,时局动荡,兵荒马乱,老衲偷出城门前往西城寺院讲经,由于一时兴起,徒步行走,耽误了回寺的时辰。夜里宵禁,老衲走到城门口方才得知,国王陛下业已攻破东城,怀有八个月身孕的太子妃马妮雅下落不明,怕也是凶多吉少。” “甫然听到这个消息,老衲不由得吃了一惊,不想元宪太子一门居然全数灭绝,当真是功名利禄有时尽,天理循环命难逃,这般事体,如何不让老衲为之黯然神伤,痛哭流涕?深受这一事件的打击,老衲只感觉心灰意冷,意趣索然,当下也不急着进城,顶着猎猎寒风,沿着东城河畔缓步行走,以排遣内心的愤懑之情。” “老衲穿得单薄,走着走着,不觉感到有些冷了,心想着找户人家来歇脚,突然间有一阵尖锐刺耳的婴孩啼哭声骤然响起,似乎从东城河中心传来。老衲心中纳闷,话说这东城河乃是东西城的边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如何会有婴孩的啼哭声?拗不过心中的好奇,老衲踮起脚尖,轻手轻脚地循着哭声的源头,一路寻找过去。一看之下,直吓得老衲魂飞天外,颤栗不已,只见一个身穿绫罗绸缎、绝世美貌的年轻女子,齐身浸在冰冷刺骨的东城河中,手里抱着个浑身赤裸的婴孩,竟生生地冻死在大河中央。可怜那出世未久的婴孩,被冰冷的河水冻得脸色铁青,正哇哇地在那哭个不停。” “此情此景悲壮凄凉,天人共悯,老衲本着出家人慈悲为怀、浮世救人的理念,也顾不得避嫌,只身跳入东城河中,费尽全力,将尸体拖上岸来。甫然上得岸来,从那女子身上掉下来的一件物事,当真吓得老衲魂不附体,竟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眼前这一方宝印,赫然便是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