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救难遇险 (第1/2页)
川北腹地,丘陵起伏;阳春三月,和风拂煦。 可是,眼前却没有一丝生的契机和春的气息。有的,只是荒芜的田园,残破的村落,成堆的尸骨与丛生的荆棘。 这是为何?只因惨象由天灾与人祸引起。 时值清朝末年,由于清王朝专制独裁,政治黑暗;朝廷昏庸无能,官吏贪赃枉法;外辱年年加剧,百姓民不聊生。 特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国事更趋衰败,天下民怨沸腾。加之这年四川旱涝双袭,天灾人祸并发,使得官民矛盾加速恶化,武装“民变”此起彼伏! 在这官逼民反的当口,清政府不但不赈灾济民,缓和矛盾,反而指令如狼似虎的地方官吏,施行残暴的镇压手段。军力不够,就“抓丁”补充,粮饷不足,便横征暴敛,硬是把个“天府之国”的富庶之地,搞成了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车辚辚,马萧萧……”坑坑洼洼的官道上烟尘滚滚。一群悲愤欲绝的青壮男人,被铁链反锁双手连成一串,由官兵押着缓缓前行。他们是刚被抓来的壮丁,将要送往兵营去充当杀人机器。两旁是悲怆恸哭的老弱妇幼。他们在为自己的亲人送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直叫人望而生寒,目不忍睹! 此外,道路两旁还有三三两两,川流不息的人群,他们是无家可归的难民。难民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大概由于饥饿,劳累,悲伤,脸上表情尽显木讷,呆滞与愕然之色。 难民中一位扶老携幼的妇人,怀中还抱着个枯瘦如柴的婴儿,婴儿正号啕大哭,两只麻杆似的细手在妇人平瘦的胸前乱抓。妇人无可奈何,走走停停。 此时,难民中一位头戴斗笠,身穿青衣的老叟走向妇人,从怀中取出两个软馍递到婴儿手中,婴儿急拿至嘴里吸吮,顿时停止哭声。 可是,这一举动被一位骑马的长脸军官看到,他手中拿着的哨棍伸向老叟头顶,照着老者的斗笠拍了几下,吆喝道:“喂喂,老头儿,过来过来,把你身上的馍都拿出来,递给爷,听见没有,快点!” 老叟像是根本就没听见,继续走他的路。军官有些发火,大声呵斥道:“老家伙,你是耳朵聋了,还是不想活了?老子跟你说话你竟敢不理!”说话时已将哨棍向老叟肩上拍打下去。 这一打,虽不算用力过猛,也不算用力太轻,然而老叟竟毫无反应,仍只顾自己走路。 这时长脸军官既惊且怒,收回棍身,“呼哧”一声就朝老叟侧身斜挥过去。 然而就在瞬间,只见老者手臂一扬,身子略侧,哨棍便已飞落军官之手,坠入路边泥土之中。 长脸军官大吃一惊,不由一愣,但这一表情转眼即逝,他很快恢复常态,继续呈凶。 长脸军官失掉兵器已是恼羞成怒,在马上张牙舞爪地大声吼道:“来呀来呀!快去将这老东西给我拿下!” 此时,道旁的人群已是吓退一边,留下一道空隙,四五个兵卒饿虎般向老者扑去。 正当兵卒们伸手抓捕之际,只见老者衣袖轻轻一拂,几个兵卒顿时倒地,有的抱头捂胸,有的抽搐翻滚,一片哀嚎! 长脸军官见状已明究里,悉知老叟不是善类。也不说话,一策马悄悄向前冲去。 他的马跑至一肩披披风的军官的马前便停止,随后见他摇头晃脑地咕噜一阵,接着便和身披披风的军官一道返回。 身披披风的军官像是将军模样,全身戎装铠甲,胯下高头大马,手持日式指挥刀,满脸横rou,怒气冲冲。 此时队伍已停顿不前,可是老叟仍未停止脚步,他走至两个军官马前正好对撞,可是老叟像是视而不见,毫无闪开让道之意。 两个军官本已大怒,见此状更是怒不可竭,尤其将军模样的军官已迫不及待,从下往上欲挑开老叟头上斗笠,想看看这老叟是何尊容,竟敢如此傲慢! 然而事与愿违,正当钢刀挥出时,只见老者又只一扬手侧身,钢刀便像长了翅膀,挣脱将军之手,飞入路边草丛。 此时,将军哇哇大叫,纵身跳下马来,同时抽出腰间佩剑,向老者猛扑过去。 老者仍是不慌不忙,对来者不屑一顾,只是身形略闪,脚步稍移,任凭将军用尽吃奶之力,然而剑下所刺目标仍是空若无物。 将军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满面。最后,他向长脸军官使了个眼色,长脸军官这才慌忙跳下马来,抽出腰间佩剑,蹑手蹑脚前来助战。 此时已是双剑飞舞,老者仍是赤手空拳。 两军官用剑凶狠毒辣,专刺老者要害,老者身形轻飘慢摇,仅让过两剑锋芒。 两将军竭尽全力,似作拼死格斗;老者轻松跳跃,像在逢场作戏。 一刻过后,两将军已是出气如牛,步伐大乱,徒然,将军一声断喝,向长脸军官递过眼色,两人便将长剑划过一道圆弧,纵身跳出圈外。 在外圈站定,两人接着又互望一眼,便同时跳近老者身旁,不过这次是分立于老者身形的前后,各自握剑向老叟一阵狂刺。 老者立于两剑之间,心里明白两人有所动作,然而表面佯装不知,仍是轻松自如地飘来移去。 突然,两军官同时一声大叫,两只利剑以雷霆万钧之力,一剑从头上直辟,一剑自腰间横扫,剑路构成一巨大“十”字,此乃“双剑霹雳”阵式,被围者纵使不被分尸四半,至少也得断胫折腰,缺臂少腿。 “扑扑”!只听两声沉重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