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形势逼人 (第1/2页)
且说游天云在寒梅洞,已呆了好几天时间。他将师姨冷月霜的讲解,加上大量的资料信息,综合起来再梳理一番,就已然对当前国内外大势有了如下认知: 大清王朝,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便屡遭列强入侵,而腐败无能的朝廷则一再妥协退让,不惜割地赔款以求苟安。 由于清王朝的对外妥协,对内盘剥,致使广民百姓负担加重、生活困苦。各地民众不断掀起各种各样的反抗与起义行动,知识阶层中的仁人志士们,更是提出各种变法主张,要求外抗列强侵略,内谋改革发展,是为维新派。 到了1897年,由于德国军舰强占我胶州湾,鉴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人士康有为五次上书光绪皇帝,强烈要求变法图强。他警告说:如果依然故我无动于衷,“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他要求朝廷“将国事付国会议行”,“尽革旧俗,一意维新。” 光绪皇帝此时已感到形势危迫,不得不派王公大臣在总理衙门接见康有为。 时任总署大臣兼督办军务大臣荣禄对康有为训斥道:“祖宗之法不能变!”康有为反驳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即如此地为外交之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因时制宜,城非得已……日本维新,仿效西法,法制甚备,与我相近,最易摹仿。” 接着,康有为以“外畔危迫,分割荐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为题,第六次上书皇帝,请求光绪帝仿照日本明治维新的办法变革。 光绪读到康有为的奏折非常认可,并命大臣们“妥议具奏。” 第二日,康有为又携《俄彼得变政记》,第七次上书皇上,阐述“体制”和“变法”的关系,提出“今明知法敝不能不变,而卒不能变者,大率为体制所拘,与天下贤士不接,不能大变也。”以此建议光绪帝,仿效沙俄的彼得大帝,“以君权变法”。 通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的多方努力,终于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诏变法,颁布《明定国是诏》,将维新变法定为国策。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维新运动,意义非凡。 首先是对文化教育进行改革,设经济特科,以策论形式考选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等六个方面的特殊人才,作为传统科举考试的补充。废除八股、创办新学;筹办矿务、海军、农务、编译、茶务等各类新式学堂;命各省挑选学生赴日本留学,对报纸逐步放开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等。 其次,进行积极的政治改革,一是修改衙门条规,二是开放言路。“部院司员有条陈事件者,着由各堂官代奏;士民有上书言事者,着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隔。三是精简机构,谕令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六个冗署,外省裁汰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以及东河总督等冗缺,同时命各地官府皆按精简原则撤并相关机构;四是仼用新人,授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等为四品卿衙,行走于军机章京参预政事。 三是经济改革,变法图强首先就是要重视商务,“商若能盛,国以富强”。“诸国并立之世,商务不立,则为人取矣。”由此,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在各省设立商务局。设商学、出商报、立商会,中央设立商务部;发展科技、工艺。奖励创新,专卖特许,允许民间设厂,办学,制造枪炮等;鼓励采中西各法,发展农业。各省设立农学局,农学堂,办农学报,开农学会,译农学书,绘农学图,并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等。 四是军事改革,谕令各省武乡试,一律停试弓、刀、步、石等传统项目,均改试枪炮;谕令“按照泰西兵制、更定新章,”改练洋cao;谕令水钻陆各军裁员节饷、挑留精壮、加强训练;谕令各省将军督抚筹拨经费,以备添设海军、筹造军舰等。 五是习风改革,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病态习俗予以革除,如迷信鬼神,女子裹脚等。 戊戌变法运动,无疑是中国当代最重要、最科学、最正确的一次变革运动。它是古老中国迈向现代社会,融入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切实有效的举措。 但是,中国、中国人,历来命运多舛,凡利国利民的好事都不易成功进行。所以,这上好的变法维新方案,就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与破坏。 首先,慈禧宣布自己重新临朝“训政”。接着下令呈缴维新派所签各项文件,称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革职查办,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斩首示众;梁启超被追捕拿办;下令裁撤湖南南学会、保卫局,宣布科举考试“悉照旧制”,停罢经济特科;裁撤京师农工商总局;通逾严禁联名结会。戊戌变法的成果到此被摧毁殆尽。 一场轰轰烈烈,足以使一个大国起死回生的改革运动,只维持了103天便被夭折,这不能不说是大清帝国的悲哀,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悲哀!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首先它进一步激起了全国百姓对满清权贵的不满和愤恨,为不久后的武装推翻清朝作好了思想和行为准备,其次是世界新思想新思维由此发端,各种救亡图存之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中国人的思想追求和精神面貌从此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慈禧的屠刀虽然可以暂时阻止中国的历史进程,但最终,革命与解放的历史潮流是任何人无法阻挡的! 接下来,便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宗旨,迅猛而强势地占据了中国历史舞台之中心位置。 以上是当时国内基本状况,下面再看当时国际形势如何? 鸦片战争失败后,列强得寸进尺,步步紧逼、企图蚕食、瓜分我泱泱中国。 而清朝政府却是对内强硬、对外软弱。以慈禧为首的掌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