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4章 玉米,红薯,文吏 (第1/2页)
284玉米,红薯,文吏 老汉听到这儿,于是自豪感由然而发,对李子霄说道:“是啊,我家祖上三代都是我们村原先那个地主的佃户,为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 小老儿怎么也没想到,俺在临死之前,竟然还能看到我们家拥有自己的田地,这些全都因为李将军白龙军的出现啊! 小老儿从小就跟着老人开始种田,到现在起码也有五十多年了!” “那敢情好,那么老汉给我说道说道,在咱们这儿,开春之后,一般该种些什么,收成才能好呢?” 李子霄顿时来了精神。 老汉一听这个,便打开了话匣子,老人种了一辈子地,可以说除了种地,他真的不会什么了,对于种地他也最有发言权。 老汉对李子霄说道:“大人要问这个啊,那可算是问对人了。 咱们这儿要说种什么的都有,主要还是种高粱多一点,咱们这儿这些年天天大旱,很多时候浇不上水,都是靠天收。 高粱这东西耐旱,所以种高粱也就收成有保证一些! 有些细田里面,有钱人家会种些谷子,谷子碾成小米好吃不假,但是这东西产量太低了,不能养活太多人呀! 所以我们穷人多种麦子,谷子就不敢多种了! 这麦子,还是冬天前种的冬小麦好,产量大一些,一亩地能如果年景好的话,好地块里面一亩地,能打二三百斤粮食。 可是放在以前都没人敢吃,这以前可都是要拿去给地主们交租用的,只能留下点高粱米过日子。 眼下钱大人带着我们开垦出不少荒地,有些好地块里面,开春要赶紧种上春小麦才行。 不过我老汉还是有个主意,那就是可以留出一些地,赶到开春,就种下一些荞麦。 这可是好东西,荞麦这东西长的快,熟的快,四月间就熟了,熟了之后,春荒也就解决了,便能撑到夏天春小麦和高粱熟了。 然后地块腾出来,还能种上秋粮,比方说黄豆之类的东西,那样的话,春天饿死的人就会少不少的……” 老汉如数家珍一般的,给李子霄说起了种田的事情。 李子霄听罢之后,也是心中豁然开朗了起来。 这个时代,这些普通农民百姓只求能填饱肚子活下去,只有吃的好不好,他们都不怎么关心。 所以说,他们会想方设法种一些高产且耐旱的作物,如高粱,小麦,荞麦等。 可惜,华夏自古就缺特别高产的作物,而且华夏本就人多,要不然也不会一到大旱大灾之年,就会饿死无数的人。 其实在他问老汉之前,李子霄自己就已经有一些想法,那就是玉米和红薯,土豆这三样在后世,最普遍的高产作物。 自从李子霄来到大明之后,这两年见到了太多的流民,太多的冻死骨,却也更加的无奈。 他有心救更多的人,但也有心无力,毕竟他也没有太多吃的。 有时候,李子霄就在想,如果此时大明农民手里能大规模种植玉米,红薯和土豆这三样高产作物,绝对可以少饿死很多人。 但这三样高产作物,全都不是产于华夏,而是从海外传来的,按说他们传到华夏的时间,就在明朝中后期。 也就是说,明末这个时候,在华夏已经出现这三种作物了,可就是不知道在什么角落里。 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它们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会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其高产的好处,逐步推广开来。 李子霄也曾想过派人寻找这三种作物,不过以他此时的实力,无异于大海捞针,有心无力。 但是有时候,想睡觉就有人来送枕头。 事情还要从他这次前往扬州说起,在李子霄调集李天霸的‘虎贲营’在扬州一带剿灭倭寇期间。 在一场李天霸带人突袭,一伙正在劫掠村镇的倭寇时,在那一战中,虎贲营突袭得手,奋战之下,将那伙倭寇一举击溃。 并且李天霸缴获了,那伙倭寇抢来的一批粮食。 而事后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赵腾在其中意外的,发现了两种没见过的东西。 由于李子霄有严令,对于粮食必须不漏掉一丝一毫,而赵腾值得这些他没见过的东西,竟然能吃后,就没扔掉,当成粮食收起来了。 其中就有几袋玉米,还有一些红薯,也不知道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抢来的。 总之这,随后些东西被李子霄看到后,立即视作至宝,幸亏赵腾没给扔掉,否则李子霄得哭瞎眼了。 随后,李子霄安排赵腾亲自妥善保管,这几袋玉米和红薯,严令军中任何人,不许偷吃这些东西。 特别是那几袋红薯,更是被他派人包上了棉被,以免被冻坏。 在李子霄回到白蛇寨之后,由于天气已经入冬,没到种植红薯和玉米的季节,李子霄只能将其储存起来。 安排人为那几袋红薯,专门挖了地窖,用来储存这几袋红薯,每天还要下去翻动一下,不要让它们坏掉了。 而对于李子霄来说,虽然他对于农业知识很匮乏,但是也知道玉米和红薯的用途,还有它们带来的难以估价的影响。 玉米、红薯这两种作物,还包括土豆和辣椒以及烟草等,都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才被从美洲大陆运出来的,逐步开始扩散到全世界范围种植。 而这两样作物,进入华夏时间绝不会太长,以至于华夏腹地之中,许多人都没听说过,也没见到过这两种作物。 所以当初被发现的时候,有人不认识它们,还险一些被丢弃掉,或者是拿去喂牲口,或者是干脆扔掉。 结果还是赵腾好奇,严格遵守李子霄收集粮食的命令,既然这些东西,老乡告诉他们能吃,那就应该属于粮食。 于是赵腾便留了下来,到了扬州后拿了一些给李子霄看,结果当李子霄看罢之后,当即便震惊了,随后便是欣喜若狂。 于是,这才令赵腾妥善的保存了起来,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这两样东西估计着就会和李子霄失之交臂了。 玉米和红薯这两种作物,都是比较耐旱的东西,很适合在华夏北方种植,特别是丘陵地上,更适合种植这些东西。 而且这两种作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亩产量高。 玉米在后世的时候,亩产量可以达到一千多斤,这时候的玉米没有后世种子好,也没有什么杂交玉米之说。 但是产量也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时代华夏人常种的各种粮食作物。 特别是它耐旱和不择土壤的特性,便十分适合在这里推广种植,应该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救灾粮,而且吃起来口感也不错。 而红薯就不用说了,这东西不占地,田间地头找点地方种上,产量和现在的许多农作物相比,可以用吓人二字形容。 亩产万斤那都是少说了,即便眼下还没有良种也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