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秦川_第六章 护送爷爷回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护送爷爷回家 (第2/2页)

两天才回来。而且在洗胃之前,她拉着他的手,让她发誓,以后什么都听她的,要不她就不张口洗胃。力行当时都快急疯了,立刻点头答应以后家里的事情全部由秋霞做主,而且自己全部听她的,这样她才张开口由医生帮她洗胃。

    这件事以后,他是真的怕了,这个女人太狠了,她的狠不是对其他人怎么样,她是拿自己开刀,这种不要命的人才最难缠。他也想过,当时费劲心思的娶她回来干什么,但是想归想,想有什么用呢,日子还不是要继续。自己看来是要被她拿捏一辈子了。

    力行可以忍受她对自己的任何所作所为,但他不能容忍秋霞对自己父母的态度,父母一辈子不容易,在这个穷山僻壤的地方,能把孩子供养的让他有个国家公职很不容易,他们已经做得够好的了,我们还能要求什么?我们还有什么脸要求呢。一个农村人,整天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像什么样子。他知道村里人都在背后说他什么,可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不要散,他都忍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疾驰,汽车终于进入了红星村。从外面看,红星村在一个山坳里面,进入村子前,车先经过了一段五百米左右的长坡,坡还是很陡的,下坡的惯性无形中加快了车的速度。现在还很早,人们都还在睡梦中,谁也不知道这辆驶过自家门口的汽车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车窗外一片漆黑,车子前行中偶然会碰到一两家的窑洞里亮着灯,那十有八九是起夜的人们。红星村分为两个大队,进村最先看到的是二队,继续往前走一公里,才能到一队。二队大概有三十户人家,独门独院,都是沿着村里的公路两边住着,家境好点的都盖起来新式的砖瓦房,外面配一个贴着白色瓷砖的门楼,装一副红色的铁门,看起来很有气派,周围高高的院墙紧紧的包裹着院子里的一切,这一般都是早几年种苹果的人家,先发家先富起来后盖的房子。家境差点的到目前为止还住着窑洞呢,他们的大门都是用手腕粗的木头订编成的,有些人家还没有大门,就是在土坯围墙上留下一个豁口当做大门了。介于最好和最差之间的人家,除了窑洞,勉强还有几间土坯结构的瓦房,大门一般也是土砖砌成的,没办法和有钱人家的比。

    红星村只有不到一百户人家,前多年公社搞水利工程,都是选他们村。所以他们村人均可种植的土地面积全镇第一,人均口粮地面积也是全镇第一,只是沟壑地带的土地,面山不临水,土质都比较差,这里的人们只能通过这种大面积的种植来养家糊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当然住在这里的人们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庄基地比其他村都多一些,别人是三分地,这里是四分。所以只要院落里没有盖满房屋,每家每户都会在院里种一两棵核桃树、杏树、或者桃树什么的,有的还会专门划出一片区域,作为自家的小菜园,以供养一家人全年的各种蔬菜,而且种植植物和蔬菜能够使得他们的整个院子充满了田园气息。

    夏末的时候,各家会把自己种的黄橙橙的杏子、粉红粉红的桃、还有没有完全成熟的青色核桃拿出来,大家坐在一起吃吃这个,尝尝那个,短暂的忘却了果园里面劳作的艰辛。是啊,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这样的日子已经很好了,自己还能有什么奢望呢。去过外面的人说,大城市有多好多漂亮,但对他们来说,安安分分的种好自己的地,等苹果丰收赚钱了,去大城市转转就行了。也有人想过,出去就不回来了,那只有一条路,就是念书考大学,考上大学然后去城里工作,或者考不上大学,上个中专学校毕业回来像力行那样的,在镇上教书,还可以照料家里的地,一举两得也是不错的。在这里,也只有那些真正有远见的父母才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告诫孩子们要好好读书努力去外面看看,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

    二队的这些人家,松散的座落在公路两边,大概有一公里长。紧接着汽车驶过了一队和二队之间的空旷区域,这里没有人居住,但都种满了苹果树。和这片苹果树相连的,就是红星村一队了。一队的人住的显然比二队集中一些,而且从住的条件来看,一队的人要比二队富裕,至少富裕的人家比二队多。

    正清家就住在刚进一队的地方。家里是单边的土坯瓦房,两间,每间的面积有20个平米左右吧,瓦房的两边分别用土坯各砌了一间耳房,一间用作厨房,一间是meimei正梅的房间。除过这几间房外,他们家院子的前半边就只剩下堆放农具和柴草的木头棚子了,后半边基本是空的,主要被几棵杏树、桃树和核桃树占据着,这些树在他们小的时候曾经解了他们多少馋啊。现在树上已经没有果子了,只留下空荡荡的树干和在空中摇摆着不愿离去的树叶,整个家就一个感觉破旧、萧条。

    和正清家紧挨着的,是二叔家。二叔家的房子和正清家差不多,都是相同方向相同大小的房子,只不过他们的房子盖得晚,已经是平房了,而且大门也做的比较讲究。

    车子并没有到他们两家门口停,而是继续往前奔驰着。经过十几户人家之后,车子开始走第二个长坡了,这个坡没有入村的那个长,但是这个坡却更难走。村里去镇上的路怎么说都属于村级公路,平时多少还会有人管管,但是这个坡属于村内的道路了,坡下边也只住着四五户人家,除了他们几家平时很少有人走这条道了。路两边的排水渠都被土给填筑了,只要是下雨天,雨就顺着坡面往下流,把路中间冲得坑坑洼洼的,平常人力车和农用车走这条坡都很不方便。以前这条路是去村后生产地的必经之路,后来搞水利从其他地方直接改了一条路去生产地,把这一块给绕过去了。那条路虽然远,可是比这个好走,现在家家都有三轮农用车,不怕远就怕不好走,所以很多人去地里都从那边走了,这里就更少有人来了。

    正清爷爷和奶奶给两个孩子把房子都盖在了村子人口聚集的地方,奶奶想跟着二叔家一起住在村里人口集中的地方,但是爷爷不愿意。爷爷是考虑正清家的情况,宁愿住在人烟稀少的老地方,也不愿意去麻烦两个孩子。孩子们已经很不容易了,就不要给他们添麻烦了。

    爷爷家的房子属于坡下面这四五户人家里面最漂亮的。东西两边都是四间房,上面是三个窑洞,院子很大,院中间长着一棵高大的松树,院墙很高,整个家很严实。爷爷说过,这是他开了多年车攒钱盖起来的,当时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