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秦川_第五十五章 刘青林从看守所回来了(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刘青林从看守所回来了(1) (第1/2页)

    从看守所大门走出来的刘青林,此刻深刻体会到冲动所付出的代价。看守所在县城北边的山坳里,距离县城还有一些距离,平时很少有人来这里。门外的石子路上偶尔有车辆经过,基本上都是带着一屁股的灰尘扬长而去,哪管得了你后面的人。

    刘青林抬头看了看天,和里面的一样,只是视野更宽阔,随之而来的心情也比里面更舒畅一些。不过,刘青林现在的心情却舒畅不起来,主要的原因是现在怎么回去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说步行或者坐车回去的问题,而是自己要以怎么样的面目回红星村啊。

    上周老婆来探过一次他,顺便给他送了几件衣服。这几天天气比之前更冷了,看守所里面也是冷风呼呼的窜来窜去,冰冷的床板上铺着自己家送来的东西。老婆心疼他,怕他冻着,事发的当天晚上就托人送了棉絮和被子。后来不放心,自己上周又专门来了一次。

    老婆跟他说,自己把家里的两笔定期存款取了出来,赔偿了镇政府给永海家置办新东西的费用,也把永海永年在医院的费用结清了。镇上领导让他回来以后再去趟镇政府,虽然说村支书不能当了,但是好像有话要说。

    老婆还跟他说了很多,他只是点点头答应着。老婆跟了他这么多年,家里什么事情一直都是自己做主,从来没有听过她的意见。现在出了事情,她竟然没有慌乱,还有条不紊的把事情处理好,这一点让他意外。

    村支书他肯定是不能干了,这一点从他坐上警车的那一刻就意识到了。说实话,那一刻他也感到累了,这么多年处心积虑的搞村里的这些事,感觉自己都不是自己了。老婆经常回家给他说,村里人是怎么议论自己的,说他怎么样把村里的地贱卖了,怎样把村集体的钱掏空到自家的,很多很多。以前他都是手一挥,打住老婆话,老爷们的事,你们这些娘们别管,那是我刘青林有本事,其他人想搞还搞不到呢。

    毕竟人言可畏,现在对于这些话,他越想越后怕,自己以前做的那些事确实够缺德的。虽然打着集体和国家的名义干,但是以后都是要埋到自家祖坟的。特别是那次,村里陈二的媳妇怀孕已经四个月了,他硬是半夜把人家拉到医院把孩子流了。陈二媳妇当时哭的那个惨啊,差点就把他刘青林祖宗十八代全部挖出来骂一遍了。

    陈二是个木人,当时没有说什么话。这几年在路上碰到他,眼睛里就跟冒着火一样,恨不得把他烤着吃了;还有那次有个果商来村里收苹果,看上了村里的核桃树,那树其实是村民陈二平的,他硬是翻箱倒柜的找出原来的文件,证明陈二平的核桃树栽在了村里的集体用地上,在集体用地上的东西就应该归村集体,最后还是在陈二平的眼皮子底下把那棵核桃树伐倒卖了。

    还有……,像这样的缺德事自己确实做了很多,都不敢想,以前仗着多少有村集体或者镇上的名义,胆子还比较大,对于这些闲言闲语不怎么在意。老农民都是这样,每天自家的那些小算盘还盘算不过来,谁有时间去管其他人的事。在刘青林的心里,只要不是全村人一起和他对着干,他都有办法把那些一个两个的“歪把子”收拾了。

    现在自己不再是村支书,回村以后不知道多少人再说着自己的笑话呢。不,他们已经听够了他的笑话,说够了他的笑话,现在等着他回去当面看他的笑话。会不会有人朝他吐痰,或者像电视里面演的那样,用臭鸡蛋、青菜叶子什么的砸他?他想着,那应该不会,农村人有一点好,那就是本性还是善良的。他可以嘲笑你,但是嘲笑完以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时间长了也就没什么事了。

    再怎么说,自己也算是祖祖辈辈的红星村人,比向荣强多了。他再怎么能成,也只能算外来户。他现在还不知道,向荣昨天刚被任命为新的村支书。昨天她老婆来县城看他的时候,向荣去了镇政府。昨天下午镇领导组织开了全体社员大会,宣布了这个决定。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越看不起,越觉得比你弱的人,往往爬到了你的头上。如果不是任用他们的人有错,那十有八九就是你一直在使用错误的观点看待他们。对于向荣,他可能就是一直在使用错误的观点。刘青林太精明,总是用自己的那一套思维方式来研究揣摩他人,很多时候能够把镇领导的心思琢磨的透透的,但是这一套对于村里人并不一定有用。老农民毕竟是老农民,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以前是为了全家温饱,现在是为了更富裕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没有人来接他,这是他之前想到的。老婆在家里,儿子女儿都在西安,自己手下的那些人又有哪个靠得住呢。从看守所到县车站大概有五里左右的路程,他走了将近两个小时,这完全不是一个迫切回家人才会有的节奏。

    走到车站门口,他摸了摸衣兜,里面钱包什么的都在。现在这一点好,不能因为你犯点错误就把你全身掏空,他从钱包里面拿出皱皱巴巴的钞票买了一张回镇上的车票。

    车上人很多,今天正好县城逢集,很多塬上人都下来逛街。现在都快十二点了,本来应该是集市最热闹的时刻,但是很多来的早的人还是早早的撤了。有些人苹果没卖,有些人苹果卖的价格不合理,心里不畅快。本来想去县城逛逛的,没想到在县城碰到熟人,互相打问对方苹果的收成,听听别人的价格和产量,自己逛街的心情都没有了。同样是辛勤劳作了一年,这一家和一家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很多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