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脚前卫_第九十一章震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震撼 (第1/2页)

    第二天周日。

    学员们晨跑之后,总算又迎来了期待的教练现场指导。

    教练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有什么疑问,可以按照同寝室为单位,推举一人,归纳疑问,上交给他。

    今天教练要指导的,是足球运动中的防守。

    教练声称,进攻为最好的防守,那是不得已为之,大多是败局已定,悲壮之师的无奈之举。

    所以对于一支球队来讲,脚带球、传球、助攻是基本功,是重中之重,那么防守,同样不可缺少,这是确保胜利的强有力后盾,否则,干嘛要后卫,还要守门员?

    他强调,目前国际赛事上,球队的阵型呈现多样化,他列举了常规的4-4-2、4-5-1的阵型;又列举一个倾向于进攻型的阵型,比如4-3-3,由4名后卫3名中场3名前锋组成;最后的,就是一个偏向于防守的阵型:4-2-3-1。

    当然,教练也说了,阵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比赛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变化。最著名的就是1974年第10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中,米歇尔斯带领荷兰队的打法,拿到了亚军的位置,被誉为国际足球史上的第三次变革。

    他们一支球队,除门将之外的10名球员,都有进攻和防守的职责,称为“全攻全守”。

    根据比赛中攻与守的需要,每个队员都可以到任何一个位置上,发挥这一位置队员的作用。

    不可思议吧?

    这一战术,打破了阵式对队员的束缚,能充分调动和发挥队员的积极性的才能。同时,对队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诸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说,要想组织“全攻全守”型的,每个队员,都是全能型球员!

    教练最后强调,比赛中,出风头的,人们往往会忽略守门员的重要性。

    他说,守门员是己方球门前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在所有球员中唯一一个可以用手触球的球员。

    一个优秀的守门员,足以抵得上半支球队,关键之刻,守门员往往可以左右一支球队的命运。

    守门员出色的发挥,往往能拯救整支球队,而如果一旦守门员发挥失常,球队往往难逃厄运。

    听到这里,黄小伟不觉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以往只重视进攻,重视那精彩一刻,飞脚射门!甚至连传球都不屑一顾,后来随着亲身接触赛场,他渐渐明白队友之间密切配合的重要性,而在昨天,他更清醒地认识到。

    现在,教练又把门将的重要性,提上日程,仿佛中,似乎每一个球员都必不可少。

    黄小伟不觉转头望了望草原金雕,这家伙,某些时候,竟然能抵得上半支球队,太吓人啦……

    随后,教练详细解释防守中的一些战术,比如补位、密集防守、造越位、篱笆战术等等。

    一通比较系统的讲解,教练又开始实战演示,他依旧喊滕尚志上场,和他搭配示范……

    ……

    球场边,不管是黄小伟、吴淞,还是其他老学员,亦或新学员,都看得津津有味。

    很快,临近中午的时候,四支年轻的球队,首先由男足上场亲身体验。

    教练这会儿评判输赢的得分,依旧不是进球数,他是按照双方反击球,来评判。

    所谓反击球,就是双方临近一方门球附近30米左右的范围,这是个危险地带的范围,但凡己方队员,将对方攻击而来的足球,在没犯规的情况下,踢出球场,或者踢向中场等方向的,甚至于抢来足球,均算作一次反击球。

    所以说,攻击而来的足球,不单单指对方飞脚射门的足球,脚带球、传球、助攻,等等,都是。

    不过这里虽然没把进球当做输赢的得分,可进球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场地,并不是全场开打,就设定在一方球门附近30米范围。

    一旦足球被踢离这个范围,亦或进球了,那么教练就会要求,到另一方球门附近……

    时间总共为一小时。

    显然,这里可以看出,聪明的球员,在己方球门附近抢到球之后,就会故意放水,被对手抢去,然后再次抢回来,那么在己方球门附近的时间就延长,也就能多获得反击球机会。

    而对方呢?在他们球门附近30米危险地带范围内,不管抢到多少次足球,亦或踢出场外,均不算反击球。

    这又算什么奇怪的打法?

    但黄小伟一眼就看出,这种打法,就是给球员强烈灌输防守的重要性,同样,他还一眼看穿“漏洞”,可他又不能明说。

    只能打手势来让队友密切配合。

    仿佛中,球场上黄小伟这一队的球门附近,形成了拉锯战,双方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