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一路往东 一路往西(中) (第1/2页)
人群中议论开了,许多匈奴人开始怀疑和不安起来,就像煮在热锅上的蚂蚁,不安和不确定的情绪渐渐蔓延开来。先贤掸的阏氏带着还不到两岁的孩子几步跑到了先贤掸附近,她原本是站在人群中的,这会儿听他们说先贤掸一家要和大伙分开,独自前往长安,内心自然也是万分不安的。 “爷,我们真的要这样吗?”抱着孩子,睁大眼睛,阏氏向先贤掸激动的问道。冯姝站在先贤掸和格日身边,生怕出什么事情,赶紧走过来,准备去安慰阏氏,却听先贤掸道:“妇道人家先下去。”他说话的声音十分低沉,其中似乎有斥责之意,阏氏被先贤掸说了一顿,不敢再说话,低着头带着孩子待在一旁。 冯姝走过去轻轻拍了拍阏氏的肩膀,给了对方一个宽慰的笑容,阏氏抬头看了冯姝一眼,眼中带着一丝忧愁,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就看了一眼便又再次低下头去。 “日逐王,眼下情形,你我都应该出来稳定形势,否则,乱了的话,你我恐怕都很难承担结果。”眼见着底下炸开了锅,这些人现在都是平民,都放下了武器,虽然说有什么事可以立即动手,但对一群老百姓使用军事手段始终不妥当,郑吉也无法承担因此而带来的结果。所以他只能开口向先贤掸道。 眼下的情形先贤掸自然是看在眼里的,场上的匈奴人已经开始怀疑去大汉是对是错了,现在这个时候想要回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让所有人开始不安,军心开始动摇的话,先贤掸担心郑吉会像对付逃兵一样去对付其他人,这不是由他本人决定的,除了郑吉本身的性格作用行事手段之外,更多的是整个大汉朝廷的集体意志。 是低头屈服就这样听人安排,成为一个不择不扣的降卒还是奋起抗争利用现在还存在的实力奋力一搏。先贤掸的内心是复杂的,犹如两柄利剑在胸中反复折腾,那种复杂之情简直难以言表。 最终先贤掸定了定心神痛下心来还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他看来,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资本,与其就这样死了,不如好好活着,来日方长,于是朝场上大声道:“即然已经决定来到大汉就应该服从大汉的管理,朝廷拨了那么多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帮助我们,难道我们就连跟着去都还要多加计较吗?我们匈奴人的胸怀还没那么小。” “至于我先贤掸则必会跟着郑吉将军前去长安谢恩,其他人应听从安排,择日启程。”定了定,先贤掸朝格日看着郑重道:“格日,你率领一万人跟司马将军走,明日启程。” “日逐王...”格日动了动嘴似乎想要再说什么,却被日逐王瞪了一眼,立马不说话了,低沉的面色,转头看着场中,不再说话。 “希尔奇,你率领其余人跟随王将军前往西域。”先贤掸转头又朝面前站在匈奴士兵前面一排的一位将领模样的人道。 希尔奇睁大眼睛看着先贤掸似乎不愿领命,先贤掸早料到属下会有意见,递给他一个眼神,希尔奇也不好多说,只能答应道:“是。” 先贤掸这样一安排,场上吵杂的声响浅浅离去,慢慢的变的安静下来。这恰是郑吉想要的效果,嘴角轻扬,扯出一抹不容易看出的微笑,郑吉对先贤掸道:“多谢。” 先贤掸阴沉着脸,瞟了郑吉一眼,没有多说什么。这场上众人的气氛看起来十分奇怪,冯姝甚至感觉到隐藏的火药味,心里犹如埋了一颗深水炸弹,她害怕什么时候这颗炸弹就爆炸了,心里始终惴惴不安,这会儿见先贤掸和郑吉相互配合彼此间的气氛开始和缓,心里的压力也减少了许多,重重吐出一口气,庆幸着两人或者两支队伍之间没出什么事。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校场集合,搅乱了不少匈奴人敏感的神经,几位将领甚至由于不安,解散之后直接找到先贤掸,希望能想一个对策,毕竟在他们看来,汉人这么做摆明就是不相信他们的,日后他们在汉朝只怕也没什么好日子过。 先贤掸一个人坐在院内,此时此刻他不想见任何人,然事与愿违,他不想见人但手底下人却都想见他,希望能从先贤掸这拿一颗定心丸,而事实是先贤掸自己都没有定心丸。 秋风簌簌,飘下几片蛋黄的树叶,轻轻落在先贤掸肩上、手臂上,然而他却似完全没发觉,就那样静静地坐在那,坐在自己的轮椅上,不希望任何人打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