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非凡业绩 第四十八章 祭奠 (第2/2页)
城南路的中间一段和忠义广场已经被警察和军人警戒,建筑工地也例外地停工一天。 沿马路到广场上,铺着红地毯,位于中央的铜像被红绸遮盖着,周围摆放了上百盆栽花卉,新栽种的松柏、香樟、桂花、常青等树木也用水冲洗过,显得郁郁葱葱。 前来参观和瞻仰的市民不少,都在外围等候仪式开始,建筑工地的工人们则站在高楼的窗户口向下观望。 九点半,从各方向陆续有车辆驶来,按照警察的指引,在马路边停靠,从车上下来的人到指定地点领一束菊花,缓缓地集中到广场上。 杨武、丁宝山、刘志坚、赵守信等老军人都是身穿军礼服,佩带着勋章,在电视台摄像师、记者的照相机下,神情庄重、精神抖擞地来到广场上,与赵忠勇等老人、民政部的李副部长、省委罗副省长和市委许书记站在前排。 赵家兄弟、石渡江等直系小辈站在第二第三排,很快就形成一个上千人的方阵。 远处的市民见到这么多华夏将领,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和议论。 天上的云朵好似有灵一般,纷纷散开,让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 接下来,由赵忠勇、杨武、丁宝山、刘志坚和两位老战士上前,一起将红绸揭开。 仪式由南江市姚副市长主持,他拿着演讲稿朗诵祭文。 祭文颂道: 时惟十月、国之庆日,亲朋友邻、祭告先烈; 遥思当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心怀大义,执金披甲、浴血沙场; 十载苦斗、为国捐躯,忠义美名、千古存遗。
吾辈承志、继往开来,敬老爱幼、德光长递,经才捐资、兴我家园; 励志磨学、强我国力,悠悠苍天、可以鉴之。 铜像的塑造栩栩如生:两位战友身着冬季军棉袄,头戴狗皮帽,四目相对,把臂言欢;赵忠义身上配着手枪,斜挎着公文包和水壶;石子身上的东西更多,后背上还背着冲锋枪,背包带上系着毛巾,从他们脸上的灿烂笑容可以知道,又打了一个大胜仗。 “那是俺爹。” 人群中,石渡江喃喃自语道,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小时候,mama拿着照片,一次又一次地教她,他的爹是解放军。 工作人员抬来香炉,摆放蒲团,按照长幼辈分,开始敬酒、祭拜、上香,同辈的都是执香鞠躬。 赵忠勇等老人们心怀感动,热泪纵横,一个个深切地呼喊着两位兄弟的名字; 小辈们跪在蒲团上磕头;其他来参加的都是三鞠躬,大家将手里的菊花依次摆放在两位先烈的脚下。 十点半,仪式结束,大家有序散场,杨武将军和罗副省长等人在许书记和赵伟等热的陪同下,沿着忠义街走了一段,听取城南改造的规划和进展情况,频频点头称赞。 赵宏与柳爱琳回到家里,中午先吃汤圆再吃面条,象征一家团团圆圆和长长久久。 午后有一段空闲时间,按理说柳爱琳应该由伴娘们陪着躲在新房里,但赵宏觉得不要行这老一套,大家坐在客厅里聊些家常话,说说今后的打算是最好的。 十二点一刻,成功给赵宏来电,维尔切与尤尼斯的专机到了,他们在机场贵宾室休息一会,等海因斯一家到了后,一起乘坐普海政府安排的大巴车来南江。 “我和爱琳明天下午出发,一点的飞机飞往斯瑞斯的苏黎世,在那边游览三天,办理一些事情,在五日飞羊城,再转车去珠海,参加航空展。” 赵宏准备到苏黎世度几天蜜月,处理师傅姚天权留下的那些古董,然后到珠海参加航空展,九日飞浦海再回南江。 “赵哥,那到了羊城我们来接你,能带我们去看航空展吗?”柳苏曼提议道。 “不必了,孟大哥会提早去羊城,航空展的前三天是专业人士的交流参观,后四天对公众开放,你们可以去看飞行表演。” “赵哥,成功与吕师兄都去,为什么不带我去?”赵梅问道。 “你有小宝宝了,还是在家安稳点。” “对啊,赵哥,你给我和白梅姐把把脉,看看宝宝的情况。”赵梅伸出了右手。 赵宏把脉过后说道:“都很好,你们是想要男孩还是女孩?” “都一样,反正现在只能生一个。”白梅话里的意思是想多要几个。 “梅花怀的是男孩,而白梅姐的是女孩。”赵宏说明了他的诊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