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非凡业绩 第五十六章 航空展 (第2/2页)
每家公司都有免费的资料和样本,赵宏都会去拿一本,很快手里有了厚厚的一摞,孟国柱跑过来接手,拿到外面的汽车里。 “爱琳,我去看看飞机吧。” “好啊好啊,我想看战斗机,你给我讲讲。”柳爱琳见到不管年龄大小、与赵宏相识的人都比较尊重他,心里非常高兴,说明自己的爱人是最优秀的。 近处是大型航空器,参观的人可以在下面听取讲解,也可以登机看看舱内和驾驶室的布局、仪表; 中间是小型飞机,有农用型的、短途运输的、水上飞机、用于勘察航拍的民用直升机等等; 再向前就是战斗机,一路走过去看到了美力克的F16A/B,英伦的狂风A/B,法兰西的幻影2000,俄罗萨的米格25、苏27,华夏的J10B、J11A/B等,基本上是三代机的代表之作。 最远端,围观的人也最多,这里停放了两架J20,已经涂装了灰蓝色,编号为2002、2003,说明已经开始转交军方适应性试飞检测。 赵宏一边走,一边给柳爱琳讲解各种飞机的性能、用途和主要优缺点,来到J20的外围,转了一圈,看了个大概,心中不甚满意。 “老婆,美力克的F22猛禽是第一款四代机,J20算是世界上第二款四代机,代号了鹘(hu)鹰,先不说内部的电子设备,就外形来说,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那是黄孝安院士,来参加过我们婚礼的,走,我们去问声好。” 两人携手来到他身边,齐声问好,黄院士见到赵宏,高兴地说道:“蜜月过得很愉快吧。看看我们的新战机,感觉怎么样?” “还算可以,加工工艺控制很好,但还是有很多细节可以改进。”赵宏喜欢直截了当谈问题。 一旁黄孝安院士的助理直撇嘴,虽然认识赵宏,知道他的学识广博,但没想到他这么不给面子。 “哦,那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黄孝安知道赵宏的思路很宽,不会计较什么,与他离开人群,从助理手里拿过了笔记本,拔出钢笔,准备将他讲述的内容记下。 “首先是机腹前的孔径雷达吊舱,缺了红外成像雷达,夜战能力稍差; 其次是尾部,缺少喷口侧向红外辐射挡板,增大了被红外雷达探测到的几率;
再有,尾垂翼的尺度过大,无形增加了雷达反射面,隐形效果变差。 要增加cao控的灵活性,其实应该将尾部副翼改为可以转动的,就像前面的三角压翼一样,发动机本来就是矢量喷口,现在的设计构造,根本没有体现出矢量推力的好处,与直喷口发动机一样。” “你是怎么看出没有红外成像雷达的?”吊舱上有三个玻璃罩口子,一般人根本就分别不出到底是什么东西。 “红外雷达的外层玻璃是需要涂装紫色涂层的。” “红外辐射侧挡板也考虑过,不过觉得有些碍眼,实际用途不大,你看是不是应该倾斜一个角度,将地面斜向上的红外雷达波挡住?”黄孝安院士听了赵宏的说辞,也有了安装的必要,做了个手势。 “是应该有倾角,不过主要还是防止空空导弹上的红外跟踪,感应到敌方空空导弹的锁定而报警,只要机身在空中偏转一个角度,立刻就能避开红外跟踪,仅需要干扰掉火控雷达脉冲信号的锁定了。 黄老师,现在测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赵宏用手掌代替飞机,在空中摆动几下,做了讲述。 “最大速度2.8马赫,可以坚持十五分钟,以2.3马赫的速度巡航,可以在一个小时左右,以1.6马赫的速度巡航,可以两个小时以上。” “不错的数据,比F22公布的测试数据要高得多。那雷达反射面大小呢?” “0.5平米,需要预先知道飞机的方位高度,还需要最大功率输出。我们上去看看仪表仓?”黄院士提议道,毕竟赵宏第一个研发的大项是数字化技术应用。 “好啊。” 在黄院士的吩咐下,军方地勤人员扛来两架扶梯,架设在战机的两侧,上去打开了舱盖。赵宏将挎包交给柳爱琳,与黄孝安一人一边爬上去。 赵宏与黄孝安在一旁低声交谈时,不少人都认出了他,有心上前打声招呼,可黄孝安的助理和孟国柱在一旁阻拦了大家,不让影响到他们。 不知情的人问过了解的人才知道,这位英俊的年轻人居然是航天工业部的电子信息专家。最感兴趣的是记者,连续对着赵宏拍摄,同时也没忘他美丽的妻子。 赵宏仔细地观看仪表仓的布局、cao控杆、座椅、及其他辅助设备,随后说道:“黄老师,模块化布局是做到了,但功能分配不够细。两侧应该装上后视监控视屏,如果能将成像屏和攻击瞄准十字坐标转移到飞行员头盔的面罩上是最好的。” “哦?你的意思是将头盔面罩设置成液晶屏,那会不会影响飞行员的视觉?” “应该不会,单向透视技术不算什么难题,戴眼镜的人都不会看到距离最近的眼镜片,只要多练习,眼睛焦距调节会自动适应的。 仪表数字化也不够,比如高度、速度、方位、油量等,都应该归类在一个液晶屏上,一眼就能看到,而不是要分别看不同的地方,引起视觉分散,我都看得眼花缭乱。 这座椅还使用炮弹弹射?太老套了,应该改为气压弹射,黄老师,能找个试飞员坐进去吗?” “可以。小姚,你上来一下。”黄院士在扶梯上招呼姚成武。 赵宏先下来,让他爬上去坐进驾驶舱,然后再上去。 询问了姚成武一些驾驶飞机的感受,对于cao控方面,华夏的战机一直强调高空高速、低空灵活的特点,J20也是同样的思路,所以大家在看战机低空通场时,航空煤油的燃烧不是很充分,会有灰黑色烟尘。 “黄老师,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水泡型的舱盖过于低矮,左右视线不够开阔,可以改成水滴型舱盖,将飞行员的座位调高一点,还有,加强舱盖的连接强度,实行开舱降落。” “开舱降落?为什么?”黄孝安与姚成武都不太明白,从没见过。 “有两个好处,第一,飞机降落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危情,可以立刻弹射,有盖时的弹射高度不会超过二百米,而开盖弹射能够达到三百米,就有了比较充足的开伞时间;第二,开舱加大飞机的阻力,今后J20要改型上航母,成为垂直起降的战机。” “姚成武,能打开弹仓吗?” “要地勤的钥匙。” “下去吧,我们看看弹仓结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