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乡 (第1/2页)
二月十二这天,小五子回来了。虽然陆鸿特地准许他在神都多逗留两日,但是因为担忧这头的情况,因此到了神都第二天他便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他还是没想到,仅仅这么几天,平海军便出了这样大的变故! 在回来的路上小五子便听说了这事,现在平海军剿灭海匪、步军在海上击败水军、东莱守捉军匪勾结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谁都知道去年在青州战场上大发神威的陆小将军再次出手,创造了一个步军抢滩登陆的经典战役。 小五子还听说,这一战的前后经过,主要是双方交手的战术战略,除了一些机密性质的内容,已经全部刊登到了军报上,作为学习案例向全军推广! 其实也不是陆鸿这场仗打得真的多么经典,实在是大周从来海战都是一片空白! 大周朝兵锋最盛的武帝时期,当年筹划十余载,打算靠水军从青州出海,包抄了新罗的后路一举将其纳入疆土,谁知兵练好了,港口也有了,楼船战舰也造了几十上百艘,可是找来找去竟没找到一个熟悉海战、特别是登陆战的将领,因此整个计划才不得不以烂尾告终。 陆鸿也在初十的军报上瞧见了这些叫人忍俊不禁的东西--他怀疑刊军报的兵部书吏都是写军事小说的出身,将整个策划、出海、抢船、登岛、灭敌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精彩纷呈,叫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简直比施耐庵还要罗贯中! 就连陆鸿自己看了都觉得有些热血沸腾起来,可这篇军报唯一的问题却是--不真实! 跟随军报一块儿来的,还有朝廷对平海军的嘉奖赏赐:所有因剿匪而战死的边军,若是生前因罪而发配入军的,皆免其罪,准许迁回家乡安葬,悉由地方出资、葬仪与殉国府兵等同;其余有功官兵,各按平海军呈报功劳军簿升赏。 平海军指挥使正六品上昭武校尉陆鸿,晋从五品下游骑将军,加勋上骑都尉! 朝廷终于在陆鸿的散官上头大方了一回,不论是实职、散阶还是勋阶,都给陆鸿提到了五品,使得他扎扎实实地被安上了“将军”这个名头。 而平海军两个主要的空缺也由朝廷派了下来,一个指挥副使,就是前面提到的原左骁卫校尉江庆;另一个兵曹参军,却是一个谁都不曾料想到的人选--原兵部职方司从八品主事冯纲。 这个曾经跟随汤柏到上河村胡家,为了李毅的案子与陆鸿“唇枪舌剑”的冯主事,此刻却成了陆指挥使的下属,也算是造化弄人了。 拿到这个名字之后,陆鸿倒是无可无不可,毕竟上次的争吵除了发现这个人会钻牛角尖外,其实优点也很明显,认准了一件事就不撞南墙不回头,不是个好官僚,却能做好下属…… 但是平海军里有另一个人却不像陆鸿这样轻松,甚至有些激动。那就是范翔,这个同为桃李园案贬黜的可怜人,往后不知道该以甚么心态来面对过去的朋友--冯纲也是桃李园案贬下的。 在这二人的名单之后,兵部同时首肯了洪成和杜康的任命,随同冯纲到来的,就有政事堂用印颁发的任命文书。 不过哩,有些人却在这一系列细微的调动之中瞧出了一些端倪--朝廷接连派了两员京官到地方任职,再与年初门下侍中朱忝年满七十致仕、门下侍郎曹梓顺位接班的事情相结合起来,是不是政事堂开始贯彻曹相多年主张的“京官与地方官加强流通”政策了?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随着曹梓正式搬进政事堂入相、话语权日渐增长,这项颇为英明的主张开始真正得到落实。 其主要目的是将一些颇有军政办事能力的京官调任地方主持工作,同时将目光长远、格局高阔的地方主事迁入京中任职,以达到人尽其才、平衡中央与地方,同时削弱中枢党派勾连的目的。 不得不说,这一项政见是完全得到皇帝青睐的,整个政事堂宰相集团对此也持有一定的乐观态度,因此随着曹梓的正式入相,这项政策也顺理成章地走上了台面,并且可以预见,将成为今后官职调动的大趋势。 有些人便不无酸味与讥讽地表示,咱们大周朝的混世魔王李毅,真是修了八辈子福气,摊上这样一位堪作柱石的老丈人! 当然了,这些上层中枢的事情与如今的平海军关联不大,也轮不着咱们的陆大将军来cao心。 他现在心里唯一记挂的事情也与这些无关--他要忙着筹备小五子的婚事了! 在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