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宋_第七十一章 军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军制 (第2/2页)

步来到书案前坐好,示意众人落座后,开口说道:“我提前发回来的信件,大家应该都看了吧?”

    见众人都点点头,才继续说道,“胡狄造反,王爷生死不明,我们这边要早做准备,善叔,这次我带回来的近三千俘虏,都安排到铁矿去改造,做为免费劳力,但不要虐待他们,衣食要保住,生病了也要及时治疗!”

    木善早就接到了先前回来之人的禀告,知道这群俘虏以后还有其他用处,立刻答道:“少主,请放心,木善明白!”

    “陈老,现在兵器制造的情况怎么样?”

    等了半天也没人回话,木晗有些诧异,抬头望去,只见陈一鸣正坐在角落里,双眉紧皱,脸上一片纠结之色,很显然他在出神发呆。

    今天一大早,陈一鸣就被叫到了县衙,安排他出城迎接木晗,虽然他已被后者博学所折服,但现在正是改进震天雷的重要时刻,满脑子想的都是流芳百世,自然是不情不愿。

    好不容易熬到迎接完毕,没想到他又被留了下来,而且还是木晗的亲口命令,对方在他眼中可是祖师爷一般的人物,他一点也拒绝不得,但内心中又瘙痒难耐,干脆坐到角落,思索起各种改进办法的优缺点来。

    “对不起,大人,小老儿实在是失礼了!”陈一鸣被身旁的木善推醒了过来,羞得满脸通红。

    木晗满脸苦笑,刚才看见对方的样子,就猜出了原因,但捣弄出新式武器,确实是对方现在唯一的追求,想了一会说道:“陈老,你要是实在忙,以后可以让你儿子陈大刚过来汇报,你看咋样?”

    “真的!?”陈一鸣一脸惊喜,满口答应道,“谢大人,谢大人!”

    也不怪陈一鸣如此高兴,这个办法对他来说,可是一举双得,既腾出了时间,供他专心研制,又可以将儿子推上前台,何乐而不为!

    然后,陈一鸣又做了一番汇报,由于现在不缺铁矿石这些原材料,再加上焦炭经过高温炼焦的方法后,炉火温度果然得到了保证,因此现在已全面实行了灌钢法,经过三个月日夜加班,铸造局已用精钢打造出横刀3000余把,长枪7000余杆,箭矢十万余只!

    对于这个结果,木晗是很满意的,他一直都奉行精兵利器的政策,现在县兵已经有了精兵的影子,如果武器质量不行,在即将与胡狄的交战中,是要吃大亏的。

    落实完前面的事情后,木晗从书案上,一叠文书的最底层,抽出了一张写满字的宣纸,递给了众人,让他们轮流阅览,这是今天议事的重中之重。

    宣纸上写的是兵制改革,其实很早之前,木晗就已经写好,但改动兵制是国家变革的大事,他还没有这个资格,现在孟贻矩生死未卜,局势已十分危急,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无论如何,他都要加强自己的实力,扛过眼前这一关再说。

    木晗的兵制改革,基本是参照后世戚继光的《练兵实记》一书,再稍加变通。采用10进位的基本编制,每十名战斗兵加一名队正、一名队副,组成“队”;八队组成一“都”,有都头、都副。

    四都(前、后、左、右)组成一营,还有营官亲自指挥的亲兵六队、夜不收四队。全营总兵员数515人(正勇320名,队副32名,队正32名,都头、都副各4名,亲兵60名,亲兵队正、队副各6名,夜不收40名,夜不收队正、队副各4名,夜不收都头、都副各1名,指挥1名),另有180名长夫提供后勤运输。营为基本的战术以及经制管理单位。

    再以四个营为军,设立军指挥使,若干个军上再设立集团军,为战役方向单位,由木晗亲自任命大将担任。这种军制和当前相比,它突出了基层军官的作用,而且分工合理,结构紧密,更便于各级将领管理和指挥作战。

    等众人全部浏览完,已花去了半个时辰,众人都知道既然木晗将此方案拿了出来,就已经下定了实施的决心,因此众人此时的表情,可以说是各不相同。

    作为武将的昭海尔与杨一虎,明显的是一脸喜色,因为方案中还提到了扩军,他们自然会跟着水涨船高,而木善则紧皱双眉,在心中默默算着扩军所需的开销,至于毋昭裔却是一脸的凝重。

    木善松了一口气,当前的扩军,还在洮县的财政极限范围之内,但还是有些担心的说道:“少主,您的方案和后蜀的军制完全不相同,到时候会不会......”

    昭海尔讥笑道:“现在王爷都生死未卜,后蜀的皇帝老儿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反正现在养兵又不花他们的钱,只要少主养得起,是多多益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