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分配 (第2/2页)
同打进了医院。 看眼前这镖头的样子,怒目横眉,坚持已见,最后极有可能真会打起来。 当下他道:“也罢,九爷抬爱,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九爷钱仲勇哈哈大笑:“这样才对。” 见杨相公采纳了自己的方案,自己也坚守了一个义字,不由松了口气。 杨河拱手道:“在下居留地当在新安驿一片,九爷哪日来临,当扫榻以待。” 九爷钱仲勇一愣,也是郑重拱手:“定前去拜访杨相公。” …… 杨大臣、钱礼魁等双方代表笑嘻嘻的去分割战利品,经此一战,各人倒结下了不少的战友之情。 杨河想起一事,王琼娥府中在邳州就有商铺? 想想新安驿离邳州就不远,介时自己需要的物资也是海量,当下他找到黄叔。 黄叔微笑道:“鄙府确实在邳州颇有商铺,米店,盐铁,各类杂货都有,不知杨相公要购买何种货物?” 这时王琼娥道:“黄叔,我来吧。” 教化队的老人取下花梨木官帽椅,二人坐了,不过王钿儿又给王琼娥的椅上垫了软垫。 王琼娥坐下后,笑吟吟道:“不知杨相公要购买何种商货?” 杨河沉吟了半晌,说道:“生铁、熟铁价格几何?” 王琼娥道:“生铁每斤价银一分五厘,寻常熟铁一钱三分,若是多炼好铁,每斤银一钱六分六厘六毫。”
她笑道:“当然,杨相公若大量购买,鄙店肯定会优惠些。” 齐友信忍不住在旁道:“生铁不是每斤银一分吗?” 王琼娥嫣然笑道:“那是去年的价格。” 杨河皱起眉头,他道:“红铜,黑铅跟白铅呢?” 王琼娥道:“黑铅每百斤银三两三钱三分,白铅每百斤银七两七钱,红铜每百斤银十七两五钱。” 齐友信叫道:“太离谱了,往日黑铅每百斤不过银二两,白铅五两,红铜才十两。” 王琼娥这时却叹道:“世道混乱,商货都在上涨。” 杨河皱着眉,黑铅便是此时石墨的别名,白铅则是锌的古称,红铜就是纯铜。 他知道王琼娥给出的价格其实不实谱,确实是市场价,历史上到了清时,若是购买倭铅,也是白铅,价银最高可达百斤十两,红铜的价银最高每百斤达二十余两,最低也接近二十两。 世道混乱,假钱贩子也太多。 他问道:“黄铜呢?” 王琼娥道:“黄铜每斤价银一钱二分五厘。” 她回答着,一边妙目打量着杨河,猜测他要干什么。 杨河沉吟着,最后询问米跟盐的价格,最后得到米价同行还在商议,但盐的价格不说细盐,盐砖每斤也是白银二分三厘。 杨河叹息,明代盐价飙升是在天启、崇祯年间,一引盐五百七十斤,商人们已经要以三两二钱的价格从盐场或内商处取来,然后解捆成七十余小包贩卖。 以淮盐为例,一小包淮盐八斤多,在武汉要卖一钱银,别的内陆州府要卖一钱二三分,甚至二、三钱银,到这崇祯晚年价格更加离谱,普通百姓连盐砖都吃不起。 特别现在私钱泛滥,银贵钱贱,一两白银可兑换小平钱已达两千多文,换言之一斤盐砖就要四十多文钱,对普通的小老百姓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天价。 太平时节,铜钱值钱时候,大明很多地方的盐价一斤只是三、四文钱,现在却涨得这么离谱。 而且能买到盐还算好的,经常匪贼四起,交通阻塞,有钱都没地方买。 就象杨河身上银子不少,若不到州县,一样买不到盐。 他跟王琼娥交谈着,王琼娥巧笑倩兮,倒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她那张韵味十足的脸,想起自己辛苦缴获赚取的银两,以后相当部分要流入这女人的腰包。 杨河就有往王琼娥脸上打一拳的冲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