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面见2 (第2/2页)
跑,特别他们的老营更不敢死战。” 阎尔梅哈哈一笑,不以为然,不过眼前这年轻人藏着掖着,倒让他起了浓厚的兴趣。 史可法则看着地下杨河划出的线图沉思,他不是没领过兵打过仗的人,崇祯八年镇守池州,崇祯十年巡抚安庆,他都与当地的土寇流寇对过仗。 他有种感觉,虽捷报很多功劳属于别人,但三次出战流贼得胜,恐怕一切的事情都是眼前的年轻人cao办。 “这样的种子真不多了。”他心想。 同时杨河说的他倒也赞同,很多时候对战流贼东虏,官兵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想打,特别一些总兵老将级人物,麾下有骁勇家丁也舍不得拿出来用,只想保存实力。 “懂得忠义之人越少,多是官僚军头油条子。” 这是史可法为官多年的感觉,整个官场幕气沉沉,死水一片,官贪财武将怕死。 想到这里,史可法低声吟道:“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威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他低低吟着,旁边各人面色各异,基本各官员都是面无表情,只有边一些年轻幕僚现出热血沸腾的神情。 他们多是年轻有为的生员举人,投入史可法麾下,也是为了心的抱负,非是升官发财,所以杨河这诗歌现世后,在一些年轻的读书人非常流行。 当然,老不死的官员麻木不仁了,整日蝇营狗苟,只为了争权夺利,多捞些钱,多玩两匹瘦马。 最后史可法看向杨河,正色道:“慎言,望你若你战诗所言:‘男儿应是重危行’,不负皇恩,下不负黎民!” 杨河施礼道:“下官谨记。” 他眼眸微垂,虽他有自己的计划节奏,不过对史可法此人,他还是有些敬重的。 公正廉洁,几乎没有私心,也满腔的报国之心。 只可惜性格能力有缺陷,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没有大事断然决定的能力。
这或许跟他的生平有关,一切都太顺了,少有挫折,这样遇到沉重压力的时候,懵了。 所以杨河觉得,若史可法此人不进入决策层,只为执行者,或地方巡抚总督很不错。 放错位置,被寄托太多希望酿成的悲剧。 …… 最近姚康总在进言,让史可法借杨河再次大捷势头,设立邳海练总,管理邳州、睢宁、宿迁、海州、赣榆、沭阳这二州六县的乡兵之事。 如此便是有匪贼再次侵犯六县地界,亦可无忧,而杨河三次大捷,两次还是在野外得胜,也证明他是个合适的人选。 但史可法总在犹豫,虽圣有旨,早让各地大练乡兵,但只捍卫本乡本土,不调往别地,一县管一县的乡兵,一州管一州的乡兵,彼此并无从属。 也是说,州练总都管不到县练总头,府练备也管不到州练总头,他们的官,分别是各自的知县、知州、知府。 从属一人,这事没有前例,史可法也担忧这样做后,对杨河是祸非福。 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嘉靖年有状元沈坤,淮安人,因倭寇侵犯劫掠,当地官兵无用,愤而招募乡兵千人。 经过训练后,成为一只劲旅,当时成军,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还要早一年多。 然后数千倭寇又犯淮安,沈坤带乡兵迎战,大获全胜,斩首近千,并将倭寇尸体集挖坑埋葬,面筑高墩,称之为“埋倭山”。 作为状元,沈坤当时身先士卒,并一箭射一个倭酋,可称武双全,而他的兵马,也被百姓称之为状元兵,威镇敌酋。 有状元兵在,倭寇不敢再犯淮安。 但是这样一个人,却被群起攻击,弹劾他“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最后被下狱,在狱枉死。 史可法担忧杨河未来也会是这样的结果。 而且只在本州本县还好,涉及临近州县,这牵涉大了,如他任邳州练总,节制他的是邳州知州,若任邳海练总,是邳州知州管他,还是海州知州管他? 若专门调一个人过来节制,邳海各地官员同意不同意? 毕竟编练乡兵,用的可是他们各地的钱粮。 史可法总在不断的犹豫,衡量,他还是希望各方能妥贴一些。 不过让杨河节制睢宁与宿迁二县乡兵,这点是史可法在考虑的。 有好消息传来,睢宁知县高岐凤,愿意睢宁县的乡兵归新任邳州练总杨河节制。 同时他也要看看这年轻人的成色,看他能否胜任。 他道:“青山贼虽败,然有残贼逃窜各处,他们虽不敢侵犯漕运,然不时sao扰邳州境,甚至海州境。若你任州练总后,该如何应对这些青山残匪?” 杨河道:“回督臣,其实下官以为,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最好是找到他们老巢,一举剿灭。” 他看看各人脸色,显然都是为难,毕竟这些青山残贼躲在沂蒙山,那是山东巡抚的地界,这协调,不是简单的事。 虽到时他懒得管这个,直接攻入老巢,但此时还是要说:“若是二地协调较难,那只有守了。贼以走为业,但邳州河湖泊密布,贼算马队来犯,能走的地方亦不多。只需以一些乡兵为监视,守住要点,再大队人马戒备,抓住时机,重创贼寇。几次之后,流贼肯定不敢再犯我邳州。” 史可法点头,这个策略是得当的,他麾下幕僚建议,差不多也是如此。 当然,这个建议也有前提,当地乡兵较为悍勇。 他沉吟道:“若宿迁这边,你该如何布置?” 杨河先道:“宿迁乡兵,是归下官直接指挥吗?” 旁边众人都是看来,特别两个官员,立时目光炯炯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