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业_第九十七章 得家信蔡邕逃死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得家信蔡邕逃死劫 (第1/1页)

    送走董才,杨锡又命人将工匠部升级成科技院,专门收罗能工巧匠。有杨锡的技术指导,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多人才,杨锡将脚踏式缝纫机的设计图纸,交给科技院分部门研究,预计十二月可以大量投入生产缝纫机。

    有了这个,整个辰河区,就可以纱锭、织布,成衣一条龙。

    脚踏式缝纫机说白了没有什么难点,目前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旦出来,他的工作效率,将是现在手工成衣的几十倍。

    一台缝纫机可以竞争过二十个人,到时候怕是有许多在家里靠为人缝衣做衣的人,要失业了。

    这就是工业对自然经济冲击的必经之路。

    年初一,年关后第一天,这是辰河人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

    大年初一辰河商会会长杨锡,与当朝左中郎将蔡邕大人之女,蔡琰蔡文姬大婚。

    这就不得了,对于辰河人来说,这比过年还让人激动。

    杨锡早在年底,就已经推倒这位才女,过了年就十五岁,汉时的礼仪,此时就成年了。

    婚礼当日,杨锡宴请所有亲朋好友,昆仑号领二十艘辰河号,从武昌开始,接到庞德公等庞家人,江夏的黄杰等人。

    武昌县县长李珪,亲自主持,将武昌各大行商接待上船。

    船队顺长江往下,一路走到辰河港。

    另一边则是天山号,从彭泽港一路往上,两船队在辰河港集合,于船上大摆宴席。

    杨锡粗略估算了一下,光是在辰河港边蹭饭的县民,就达两万多人。

    这事甚至传到各路诸侯的手里。

    所有诸侯感概。

    “有钱就是好。”

    于是第二届长江群英会的帖子,又传遍天下,时间定在192年3月。

    将长江群英会的时间定在3月,杨锡却是有讲究的。

    他一直在想,怎么把岳父大人蔡邕给救下来。

    初平三年(192)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等人定计,将董卓杀死。

    董卓对蔡邕有知遇之恩,蔡邕在王允主持的会议上对董卓之死表示悲痛,被王允指责为“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是****董卓的死党,即收捕下狱。

    蔡邕陈辞谢罪,请求免列,在狱中继续汉史的编修工作。太尉马日单和许多士大夫为蔡邕求情,指出蔡邕是旷世奇才,素以忠孝著称,不能随便处死,应让他续修汉史,完成一代大典。

    王允却坚持要杀,结果蔡邕听闻后自杀而死。

    所以杨锡决定想办法改变这一事实,于是与蔡琰商量,想要蔡琰写信给蔡邕,请他三月份到江夏,主持第二届长江群英会。

    于是杨锡飞鸽传书给襄阳特务队长赖皮,将信的内容交给他,以自己和蔡琰的名义,拟家书一封,托人送到蔡邕手中。

    蔡邕收到来信,不禁老泪纵横,拿了家书就去见董卓。

    董卓看了蔡邕的家信道:“蔡中郎之女,竟然是嫁给了江夏商贾,这杨锡,却也是一个英雄人物,似与我儿奉先曾大战于汜水关下。”

    董卓说着,回头看看吕布。

    吕布一脸不屑的道:“江夏杨锡,趁人之危之辈,岂可与某相提并论,若再遇之,某必斩其头挂与辕门之上。”

    董卓却道:“奉先不可,既然那杨锡如今是蔡中郎家中人,自然与你我就是一家人了,听闻去年,这杨锡以五千兵,破黄祖两万之众,说是名将也不为过。不若如此,本太师就封其为平南将军,蔡中郎带个话,让其好自为之。”

    蔡邕谢过。

    蔡邕刚走,吕布却将疑惑问出来。

    董卓道:“奉先,你觉得这杨锡武力如何?”

    “单打独斗,某五十合内取其首级。”

    董卓道:“那就对了,能让奉先五十合才取首级者,天下英雄又有几人。本太师给他平南将军位,只不过一道旨意而已,若能受制,则得一员大将,若不受,也不过是在荆州多一枚乱棋,其生则能搅乱局面,其死,不过一商贾耳,与我何干?”

    吕布暗道老谋深算,果一jianian人也,若不是如此,怎会能用之时,待我如己出,不用之时,随手提戟投掷于我,欲至我于死地。

    却原来司徒王允,为了离间董卓和吕布,将自己的义女貂蝉,先送与吕布,在吕布尚未来接时,又送与了董卓。

    董卓却先接了貂蝉入府,每日享用,吕布看在眼里,不是滋味。

    加上貂蝉又每每向吕布哭诉相思之苦,某次董卓入宫时,吕布便在董宅私会貂蝉。

    董卓见吕布不在,心中怀疑,赶回时,真发现吕布和貂蝉在谈笑暧昧,于是就拿起吕布靠在墙边的方天画戟,来戳吕布,吕布跳开,董卓又将画戟投掷吕布,幸得吕布身手敏捷,跳开躲过。

    谋士李儒劝董卓说为了这么点小事,损失一员大将划不来,董卓这才赏赐吕布一些私财,算是扯平。

    但吕布每每怀恨在心,加之王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只是第一步。

    王允要在关键时刻,怂恿吕布击杀董卓。

    董卓是在五月份被吕布所杀,杨锡却考虑到,自己来了之后,有些事情好像提前了些,所以早早就想把蔡邕调离长安。

    一月底,蔡邕辞了董卓,只带了蔡琰的meimei蔡掸与随行七八个护卫,离开蔡府,其他细软一律没动。

    早有探子将此事报于董卓。

    董卓听报后点点头,认为蔡邕必回,因其最喜藏书,家中藏书有几车,一部没拿,那应该不是逃。

    他哪里知道,蔡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要逃。

    蔡邕这边在路上,此时已经一月,董才那边却长路漫漫。

    两个多月了,一路上几乎两天上一次岸,进行补给,所幸带的粮食足够,只要补给一些淡水。两个多月时间,按照杨锡的地图,应该是过了一个叫朱崖洲(海南)的大岛,在岛上补了淡水,到了交州最南端。

    绕过一个海峡,就到印度洋。

    董才暗暗惊奇,公子身在鄂县,十三岁时就与董丸合作,如今已经八年,从未见公子出行过,怎么会描述起来如数家珍。

    不过公子让人惊奇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眼见快要到达交州日南郡辖下的卢容县(今越、南顺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