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开仓济粮 (第2/3页)
使你不报信,我们也会死很多人的,你认为官府会放过我们吗? 假如你不报信,我们会在城门和粮仓遭到官兵的围剿,我们没准会牺牲更多的人,你起来吧!” 柯明多听完,看着十大元老:“你们不杀我?” “不杀,因为你知错就改,诚实,你看见我们在争吵,不惜用自己的命来换和谐,很难得。 其实我们争吵是假,引你露出真面目是真,我们早就知道你是叛徒,一直在演戏。” 柯明多完全愣了。 “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年轻人,以后的路还很长,好好干。以后棋盘山就是我们的老家” 这时天忽然下起了暴雨,也许是在为刚才的事感动,也许是在为几百条性命哭泣,总之,大雨倾盆浇醒了许多人。 天合庆被雨浇在了半路上,由于受到巨大的打击,晕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附近寺庙化缘的古刹庙的天隐大师和两位徒弟发现。 天隐:“赶快,抬起,送回寺庙养伤。” 就这样天合庆阴差阳错的进了寺庙。真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官府衙门院内,知府和师爷正在紧紧盯着那五个人。 知府:“等着五个人醒来,一切都晚了。到时候只能从这几个人口中打探天合庆的消息,而别的信息休想得到。 是我失策了,在抓他们的同时,让柯明多给我传信,直到总据点的位置,之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师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切看命吧!” 这时的钦差大人正在给皇上上折子,说明情况,辽宁地区并不像别人说的腐败那么严重,民不聊生,知府也很努力,请皇上定夺。 就这样盛京城里总算平静了几天。表面上看很平静,但是暗地里确是很汹涌的。 南人煽动叛乱以及攻打粮仓已经传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老百姓有的家产万贯,有的生灵涂炭。那么穷人就会对富人产生仇恨,吃不上饭的对吃上饭的产生仇恨,这就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诞生的根源。 而清政府正是忽略了这几个因素,造成严重后果。 令府大院内,依旧是往日的繁华,令夫人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来,但是夫人的美貌依旧不变。身旁两个丫鬟在小心翼翼的照顾着。 令府二老在正堂喝喝茶,唠唠嗑,这么大岁数的人啦!也就颐养天年吧!令老爷和丁二在处理八大碗酒楼的生意。令老爷和丁二每五天都要在这些店铺里走一圈,看一看,这么大的家业,不勤劳点,难免有人偷懒。 这门店的掌柜每三天要去令府回报情况,不得有误,这时规矩。 令老爷和丁二正在听八大碗酒楼掌柜的汇报生意。 令老爷看了看账本:“不错,比前几个月好了!” “谢东家夸奖” “你认为八大碗酒楼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 “东家,我们这的厨子那是没得说,只不过现在的酒楼是两层,高峰的时候都得排队,我的想法是再加一层,如果三层的话我们的生意就会好很多。” “这个想法不错。” “其实那两个酒楼也早有这样的想法。” “那就这三家酒楼一起扩建。” “这样的话会耗费很多的钱” “钱不是问题,只要是能把生意做大,花点钱无所谓。” “东家英明” “那就这样,我就先回去了,你这要是有什么事再来找我” 说完令老爷和丁二起身就走。 掌柜的一直送到门外,看见东家的马车走远才回去。 在回府的路上,令老爷不经意间的往外一看,有很多难民,还有沿街乞讨的人,令老爷不禁叹息一声,随即把眼睛闭上。 回到府中,令老爷问丁二:“刚才回来的道上看没看见那么多的难民?” “老爷,看见啦!” “难民越来越多,肯定是灾情又严重了” “老爷,这年头灾民越来越多是正常的” “其实,像城中的这几个大户,我们令家,还有李府、刘府等,都不安全” “为什么” “因为难民们吃不上饭,就会感到饥饿,人在饥饿时做的事情是不冷静的。他们万一抢我们的粮食怎么办?” “老爷,前段时间南人勾结难民攻打粮仓闹得满城风雨啊!整个南人快完了,难民们攻打粮仓是很吓人的。” “怕的就是这个,我有一个想法,开仓济粮,免费熬粥给难民喝” “可是难民那么多我们救得过来吗?” “就不过来也得救啊!国家国家,国都没有了,哪来的家啊!” “但是光靠咱们一家也不够啊!” “光靠我自己那怎么行,我要联合李府和刘府。别的府不敢说,但是这俩家肯定行。” “那我这就去一趟” “不用,这种事应该发请帖,让他们来我府上一聚,请他们吃顿饭,之后把这件事一说,愿意不愿意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明白了,老爷” “这么大的事,我必须跟父母大人商量一下,你还是等我的消息吧!” “好的,老爷” “对了,地道挖的怎么样了?” “快挖通了,等到晚上带您去看一看” 到了晚饭的时间,一家四口坐下来正在吃饭,令老爷对父母说:“孩儿有件事想跟您二老说一下!” 母亲:“您说吧!” “今天我回到府上的过程中看见道两侧有很多的难民,城里这样情况,城外更甚,我受到了触动,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在府门口设立粥铺,熬粥给难民喝” “就我们一家,恐怕独木难支吧!” “我想联系李府和刘府,别的府我不敢保证,这俩家人没问题” “那好吧” 父亲:“您这也算是积德啦!为了你媳妇肚子里的孩子” 说完这句话,令老爷和夫人对视了一下,相互笑了一下。 到了晚上,夜黑风高,丁二在前面打着灯笼,令老爷在后面,小心翼翼的进了杂货房,丁二问:“挖通了吗?” “挖通了,刚挖通。直接通到城隍庙” “太好了” 令老爷:“那我们就走一趟。” 说完令老爷和丁二以及四个下人钻进了地道。 丁二在最前面给老爷照亮,四个下人在后面。 在走地道的过程中,道路虽然曲折,但是结果是好的,经过了一刻钟的行程,终于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