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方闻由是仇怨生(一) (第1/2页)
【求票、求票,长期求票,长期厚颜无耻的求票】 圆领的细麻长衫看起来刚刚换上,合身的衣着体态想必是在家中就量身定制好的。 白皙的脸庞显得有些清瘦,略带了几分憔悴,满面的哀容却掩不住天生丽质。 南国雨水滋养出的美人,虽然因为还在丧中而未施粉黛,但见到自小带大的弟弟时,还是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两双眸子相对,忆及出嫁前家中的种种,看着已经出落得一表人才的胞弟,王若曦心中无限感慨。 王星平方一听闻jiejie的消息,便匆匆与两位长辈告辞,虽然步子还算稳重,也不过是隔墙之地,心中却似插上了翅膀,恨不得赶快飞回家去。 自小便跟着这位jiejie身后打转,尚存的记忆中关于王若曦的都是美好,即便是如今的本心,也难免不为其所动。 “小平可是清减了不少。” “也更精神了。” jiejie的声音还是那般好听。 不过是两月未见,王星平的个子又长高了不少,自然显得瘦了许多,又加之在外风吹日晒,皮肤变得有些黝黑,就更如所言了。 本来这一回去遵义府办事,王父便顺道上了趟重庆看望女儿,王若曦极力留王来廷在家过了年节,是以王家才会在年后上路。 每每思及若不是自家执拗偏要多留了父亲和弟弟一日,便不至生出这些变故,王若曦难免悲伤。 喜的却是弟弟好歹无事,总算为王家留下了一点骨血。 王星平也是心绪万千,忙问道:“阿母前几日还说jiejie和姐夫早就出了门,书信也都到了多日,可就是早晚间不见人来,眼看清明就要到了,正让弟弟着急。” 王若曦叹了声。 “过了东溪后,便被雨水坏了道路,赶水镇到娄山关这一路连人带车便耽误了两日。” “过乌江时,又赶上春汛,这耽搁又是两日,一路上却是颇多的不顺,不过好歹还是赶到了。” 王若曦并非娇生惯养的闺秀,如此感叹,自然路上情形只会更差。 王星平也宽慰道:“只要无事便好。” 可是如今听来,‘无事’二字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姐弟俩不禁又是一番伤感。 王若曦见弟弟面有戚色,连忙岔开话题。 “听小六说,今日小平你去了东房叔叔家?” “明日是族叔寿诞,我有丧在身,不便前去道贺,只代阿母送了些礼仪过去。” “这倒应当。”看弟弟懂事,王若曦愁眉稍展。 旁边的王小六却觉得不应当对本家大姐隐瞒,便将方才在廊下从东房下人那里听来的和从王星平那里问来的只言片语都说了出来。 “大姐不知,今日陪着王家老爷的还有一位张老爷,却是本府的提学官人,已经荐了少爷去阳明书院读书了。” “当真?” 自小在贵阳城中长大,王若曦对自姐弟两出生时就早已建在巡抚衙门对过的阳明书院的名声如何不会知晓。 本府历年来的进士,有几个不是出自书院中?进了书院,就算是给进学上了保险,不说科考,就是以后走在街上,向旁人提上一句也有光彩。 “我……亲耳……听到的,还能有假?”结结巴巴的回答王家小姐的疑问,王小六索性也放开了。“张老爷可不光是荐了少爷去书院,还说要荐城东的马老爷给少爷做老师。” 王若曦闻言心头一动,忙问:“哪个马老爷?” “就是马家的二房,马进士马老爷。” “啊?小平真能拜马进士为师?” 贵阳府的进士凤毛麟角,近几科以来,一省上下,每科的不曾过一人,而换到马文卿中进士时的万历二十年之前,贵阳一府更是十年不得一人中举,是以其人在乡中的夙望也就非同一般,连王若曦这等出嫁外乡多年的女子也依然记得。 王星平赶紧解释,“jiejie别听小六胡说,八竿子没影的事情。” 越是这样,王小六反而越发的会说,“少爷可是说差了,提学老爷的话还能有假?” 他这个伴当,就这一张大嘴招人嫌,听他极力宣扬,王星平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然后岔开话题去。 “对了,怎么不见姐夫?” 王若曦道:“方才他去给阿母问了安,就出门办事去了。” 王星平现在却敏感得很。 “是家中出了什么事么?” 王若曦没有作答,倒是笑着上下打量起弟弟。 “往日从不见你关心人,如今倒是乖巧了。” 这一回却照样半路杀出一人说话。 “大姐和姑爷在家中受了气,姑爷这次也是想顺路来散散心。” “聒噪,小六,就你话多?” 王若曦虽然不在家中多年,大小姐的脾性可不见少。凶了王小六一声,跟着便把头转向了一边,丫鬟绿梅看到主母如此,马上将头埋了下去,不用问就知道王小六的话从哪里听来。 这包打听一般的在旁插话,方才接到人时便又从王家大姐的丫鬟处打听了些言语,再听王星平问起时,只是忍不住这嗓子发痒的毛病。 王星平本欲再责骂一回,但见了jiejie的样子,想必家中真有什么事由,便赶紧关切起来。 正好丈夫不在,王若曦思虑了一番,便还是对王星平道了出来。 “年前父亲不是来了一趟巴县么?” “就是这次,我也跟着父亲一起,jiejie你不记得了?” 就如此时多数府城与县城都在一城,重庆府与巴县也是一般,王若曦还带着些心气,平常对婆家那边叫惯了巴县,称呼娘家倒是贵阳府的不离口,却从不说贵竹二字。 “怎么会不记得,父亲这回过来,看我与你姐夫是真,有事要办也是真。” “什么事?” 王若曦略一犹疑,但还是开了口。 “告贷。” “告贷?” “对,年前在巴县时,爹爹找到你姐夫,想要他帮忙筹措五千两银子回播州办货。” “这事我可没听父亲说起过。” “这等事爹爹自然不会告诉你,我也是后来从守智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