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何言天书在定分(二) (第2/2页)
枯了,但越是如此东京就越会人心不稳,如此一来,倒的确是一个大好时机,只不过阮福源心中犹豫的是自家姑母在秘信最后其实是希望他能够乘机挥军北上,助她孤儿寡母上位。阮福源原本的确是打算借机南征,但若有姑母和表兄在内,他对东京也就多了些想法,不免犹豫了起来。 看完秘信,陶维慈长长叹了口气,道:“军国大事原就不可都全了亲戚之义,老王妃信中所言倒是更该使佛主坚定南征之心才是。” 他看着阮福源询问的眼神,继续解释,“臣曾读《三国志》,见《郭嘉传》中定辽东一策,有‘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之言,佛主当深思之。” 此言一出,阮福源顿时生出一丝明悟,若是真如姑母所言自家率军北上,难保郑氏不会并力来敌,倒不如陶维慈所提的这一策,先行南征,如此一来,北边说不得还能乱得更厉害些。 “先生之言,真如拨云见日。”想明白了这一点,阮福源对陶维慈的见地更是拜服不已。 但陶维慈却并未被夸赞冲昏了头脑,他得给方略设下一些困难的条件才是,“不过佛主也还是要有所布置才是。” “这倒是早已安排下了,先前我往东京撒下不少探子,高平那里也派了人去。” 高平的土皇帝莫氏,先祖莫登庸原是黎朝权臣,篡位自立以为莫朝,莫氏自登庸死后陷入内耗,经过数十年拉锯终被黎朝驱逐出东京,如今依托大明庇护才能盘踞在位于北方边境的高平和一带,虽然军事上处于劣势,但莫朝新君却一直对东京心存觊觎,略有南下之志。 “莫敬宽自然是有用处的,不过大同那边佛主也不可忘了。”陶维慈提醒道。 “你是说宣光镇武家?” “除了裒主,自不会有旁人,如今大同城中的那位和郡公(武德恭)可不是个甘于寂寞的。” 宣光镇武氏因起家于黎朝宣光牧物州大同社的邱裒,故称裒主。 其祖武文密因在反莫战争中率兵从义,累有功劳,黎朝光复北方后得以世镇宣光地方。但到了武德恭这里,却渐渐与朝廷生寡,而且还暗中勾结土寇侵占周边土地,掳掠东兰、西兰土民,甚至还与高平莫氏暗通声气,互为呼应。 若是郑氏内争,这些外力倒的确可以借助。 但陶维慈并不觉得这样便够了,“然而北方终归只是牵制,南征还是要实心下些功夫的,髡贼那边自不是好相与。”
“先生请说。” “南征之事要分作五路来说,这第一嘛自然是正兵,以前番髡贼战力度之,在下以为至少要起六处正营之兵,方可一举平定。” 阮福源点头称是,广南的正营大抵是三千余人,六营兵马便是两万之重,若是要一劳永逸平定南方倒的确是要如此稳妥才好。 “这第二,会安的佛郎机人与他们教练的火器营也要一并南下,佛郎机人的水师战船更要从海路出击,务要多带火枪火炮。” 这一条阮福源也觉得应当,前番便听说那髡贼虽然人数不多,但火器了得,但单论火器数量其实并不为惧,如今会安那边也能集起大小火炮数百余位,挑其中轻便的随军南下自也是要得,听说髡贼城寨并不坚固的样子。他当即应允,晚些时候便让令史司派人去会安交涉。 陶维慈继续道:“此外便是西山的蛮部,还请佛主颁下令旨,务使水舍、火舍等土邦起兵响应,以为声势。” 阮福源点头默许。 “至于第四路,不妨遣一心腹亲信走西面山路去一趟乌栋,从哀牢南边过去只需顺大河而下,十数日可至。” “我那个女婿如今与髡贼暗通款曲,恐怕指望不上。” “如今的形式不同以往,暹罗这两年在西面逼迫日甚,不然他也不会在乌栋营建新都,只要夺回九龙江口,真腊便能以我为依仗,又何惧暹罗?只要明白其中利害,相信奔哈农还是会有所动作的,不过这只是一招闲棋,是使髡贼首尾不能相顾,即便奔哈农不愿相助于我,想来也只会作壁上观,到时大军一至,我们再将这消息放出去,也可让髡贼分心提防。” “这已经是第四路了。”前面说完,让阮福源对陶维慈的最后一策更感兴趣了。 陶维慈笑道:“再有便是荷兰人,吾闻前两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曾与髡贼在爪哇起过冲突,吃了不小的亏,这回正可让他们联络马达蓝国,在爪哇岛上予以牵制。” 他继续着其分析,如今髡贼在原先的雅查加尔达新建了新港,马打兰国素檀很是恼火,其早有意西征,似乎只是时机未到,若是能加以联络,南北同时发难,倒是的确会让髡贼难办。另外,各处航道荷兰人的舰队也能进行sao扰,尤其是婆罗洲的髡贼援军只能从海路而来,纵然听说他们海战犀利,但只要能够拖延些时日,陆上一概扫平,也就没有水军的事情了。 “此外,荷兰人在金边也有商站,战事一起,西面他们也是可以有所动作的。我从南方听来些消息,髡贼在九龙江口屯田种的都是一年三季的稻子,眼下第三季方才下秧。这往来联络之事大抵要一两个月耽搁,佛主正好秘调大军南下,等各处消息回来,即刻开拔,届时稻谷成熟,正可因粮于敌。” 见陶维慈如此‘算无遗策’,阮福源兴奋之下一拍大腿,“就依先生之计,此番南征,吾便以先生为随军赞划。” “臣敢不用命。”陶维慈闻言再次拜伏于地。 【参考文献】 1、《大越史记》 2、《大南实录》 3、《安南通史》岩村成允 4、《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郑怀德 5、《嘉定通志》 6、《越南历代疆域》陶维英 7、《泰国与柬埔寨史》姆耳马尼奇琼赛 8、《历史上越南对柬埔寨的控制与掠夺》陈玉龙 9、《越南史纲辑要》振炜 10、《大南正编列传初集》 11、《东南亚史》DGEHall 12、《三种有关柬埔寨的越南汉文史料研究》杨保筠、马科普恩 13、《诸蕃志校注》冯承均 14、《占婆史》马斯帛洛(GeorgesMaspero) 15、《十七世纪广南之新史料》陈荆和 16、《岭外代答》周去非 17、《越南外交、传统与发展》刘文利 18、《越南阮主政权的对外关系(1600-1802)》徐普亚 19、《论越南喃字文学的几个特点》周凤海 20、《抚边杂录》黎贵惇 21、《南河捷录》黎亶 22、《柬埔寨史》ADonovanMogne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