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铜雀春深 (第1/2页)
天机阁内,此时的人物已经由李秉佑、阿竹、凤皇换成了白无忧、阿竹、凤皇。 “我的人已经打探了出来,这李辰俊被李秉佑关在了建章宫之中的凤阁之中。那凤阁偏居于简章宫内,脊饰铜瓦,四面环水,只有一条水路通的,可以由船只通往那处。”阿竹看着窗外明媚的月光映照在雪白的地上,想着在北国那个一心一意等待着自己归去的女子,心中不由得有些怔怔。 凤皇轻轻的吹了吹有些烫人的茶水,慢悠悠的说道:“我相信这个事实已经被阿姐所知晓!因为我的人今夜在皇城中看见带阿蛮出宫的人便是东突厥的突曼太子呢!我亦相信过不了多久,想要相助李辰俊的人也会得知这个消息的。不过么,....”他邪魅的一笑,没有多说。 “不过么,这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掌握在李秉佑和谢贤的手中的。只怕是他们就等着这么一个机会,等那些人来救,好让他们这些乱党在营救他们主子的过程中,与他们的主子一同赴死,一网打尽。到时候,只说这营救之人是杀害之人,也不是不可的!对么?”无忧看着另外两个将所有的人的性命都踩在自己脚下的人,眼中突然便有一丝悲悯,他们活得太过于清醒,所以往往更是痛苦。 凤皇将那杯已经不再烫人的茶水轻轻品了品,眼睛里有一瞬的悲伤,随即又是那种邪笑的明媚,“我知道你担心阿姐,不过放心我和竹公子都不会袖手旁观的,定不会让她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无忧担心的并不是阿蛮会受到这种刀剑的伤害,他了解她,她不是那种在身体上受了伤便缓不过来得女子。他害怕的是她的心灵受伤,他知道她有一颗多么脆弱的心,知道那一颗心中饱含感情,对于任何的人任何的事都有着水一般的柔情。她害怕的是当得知他们这些人为了权、利而如此的丑陋不堪的时候,她的心当是多么的失望。 “当初最有继承希望的淮北王在泰召集李辰俊、李秉佑和他的时候吟道‘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算是明确的推辞了帝位,而另外两个人面对面却什么也没有说。帝位注定是孤独的,谁能耐得住孤独,谁便可得天下。如今,既然李秉佑已经得了天下,那么对于李辰俊来说杀与不杀的意义都没有多大区别了!”无忧轻轻的诉说着这位皇子的不幸。 他的不幸就来自于他的出身让他最接近于权力,而他的能力却又让他驾驭不了权力。 “但是对于在意他的人来说,还是希望他能够继续的活着。你们忘了,当初他的岳父耿延可是一天之内上了十道书给皇太后,想要弹劾谢贤。可惜弹劾不成,最后反而丢了自己的官帽,出逃在外呢!还有他养的那些死士,据说李秉佑和谢贤的人马到达云韶府的时候,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座空楼呢!”阿竹轻轻的笑着,看着手中的杯子在月光的照印下闪着幽焰的绿色光芒。 凤皇也笑了,笑得有些漫不经心,“要不是竹公子有意去通知他们,恐怕他们也会被一网打尽的吧!” 当初情势危急,本就是他们将李辰俊逼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直到现在凤皇都不明白为何不将他们赶尽杀绝,而要故意留给他们一线生机。这从来就不是他的做事风格,他的做事风格早在他十岁左右的时候便显现出来了,赶尽杀绝,寸草不生。无论是后来的燕王李旦还是丹阳公主一事都是如此。 “若是我当政,我自然也会一次便将他们赶尽杀绝,绝不留后患。可是这件事情不是我们所主导的,参与的人中除了你我,还有当今大周的帝王以及当今大周的相国。若是我们真的让逸安王一伙寸草不生,恐怕到时候你我便成为了下一个被对付的对象吧!”阿竹无声的笑着,可那笑容之中却多了一分的杀气,三分的残忍。 无忧与凤皇心里都明白,阿竹所说的是实情。凤皇的血液之中流淌的是凤国的血液,无忧的血液之中有一半是南国的,而阿竹的血液之中甚至流着的是所有人都不明白的血液。这一切都是危险的,尤其是当他们都处于权力巅峰的时刻。 “那么,阿竹准备如何做呢?”无忧手中的白玉杯似乎格外的晃眼,在深夜之中显得格外的惨败。 阿竹将手中的热茶一饮而尽,慢悠悠的道:“伺机而动!” “李辰俊已经是丧假之犬,真的有必要留着?”凤皇看着两人,撇撇嘴,似乎对于这个逸安王的生死并不怎么在意。 无忧轻叹一声,起身拍了拍凤皇的肩膀,笑道:“丧家之犬也是犬,总有一天能够起到他该有的作用!”说完,便往自己的房内去了。 凤皇与阿竹互相看了看,似乎也是相看两厌,于是也没有再交谈,都回自己该回的地方去了。 第二夜,相思果然前来寻找阿蛮。也是她孤身一人,但可以看出她身上的毒伤已经好得十之八九了。她轻轻的坐在阿蛮的卧房之内,看着阿蛮一副闲情逸致的样子,正在整理一本古老的书册,顿时心里便有些七上八下的。她并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会珍惜眼前这个女子的生命,可是她珍惜之人的性命此刻却全权握在眼前这个恣意潇洒的女子手中。 对于李辰俊的爱,她这一生也许也不会说出的,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希望远远的守望着他,望着他好。因为,有些爱,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你说知道王爷被囚于何处?”相思见阿蛮已经将那卷残破的书卷收好,放在了锦盒之中,便急切的开问。 阿蛮想了想这两日的所见所闻,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