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工业,从工具开始 (第1/1页)
第二天上午集训,下午继续炼钢,两个下午的时间便将所有三千斤生铁熔炼完毕,炼出的钢称量后差不多两千四百斤左右,损失量高达百分之二十。这说明生铁中的杂质还是挺高的,比那些刚刚从山上采下来的铁矿石好不了多少。 倒是收集了一大堆的炉渣。 炉渣原本是废物,但却有另一样重要的作用,那便是作为水泥的掺合料,用它和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做成混凝土的时候,虽然前期强度不是很高,但龄期增长却远超一般水泥,越到后来越强。 有了现代化的知识之后,刘远山知道水泥的制备更加简单,无非是把黏土烧熟之后磨细和石膏混合,便是水泥了,这东西门槛低,难处在于两个字:磨细! 目前没有人力来磨黏土(相当于烧结砖),刘远山便不考虑这么多,等过段时间将蒸汽机研究出来以后,这些玩意自然会上马。 当下的问题是,这些劣质的钢已经炼制出来了,怎么处理? 用它们来制作各种机械或武器枪械刘远山是不放心的,而且也没有那个条件。 所谓万里长征第一步,并不是说一拍脑袋什么玩意就一堆出来了,那无法实现的,也是骗人的。 最起码刘远山知道一点,目前来说,不管要制作什么东西,都没有相应的工具。所以眼下的第一步,还得是用最最最最原始的方法,制作第一批的工具。 这个最最最原始的方法便是:打铁! 洪宗伟是个铁匠,刘远山经过统筹安排之后,给他安排了一项新的任务,还给他配了个助手,一生! 刘远山第一批任务里面的东西也不复杂。 各种大小型号的敲击锤子四把,有十斤重的,有五斤重的,有半斤重的,还有个更为小巧的。 两把铁钳,这东西古代有,可刘远山要的不是古代那种仅仅作为夹东西用的工具,他要的这种钳子,是可以根据图纸能大致改变钢铁形状、可以握、卷或者校直的工具。 四根不同直径的圆钢柱,直径分别为一公分、两公分、三公分和五公分,钢柱就像后世的圆钢,要保证截面尽量圆,还要保证直。刘远山知道,这个很难,但他相信古人的智慧,一定能搞出来。 一大一小两个锻造台,这个没有任何难度,但刘远山同时要求,锻造台并非一成不变的平台,而是要求上面既要有标准的平面,也要有标准的半圆形凹槽,有半圆形凸起。 剩余的一些小东西分别是:锉刀、锥子、刮刀等。这些东西在古代也能买到,可由于材料的缘故,刘远山宁愿自己制作。 除了以上的那些东西之外,刘远山还要求洪宗伟做出另外一种东西:摇动绞车!这算是车床的最原始版,大约是一个通过摇动可以缓慢前进的工具,主要作用类似于钻头,用于钻洞、打眼等。 至于别的,刘远山最想做出来的对他目前来说作用最大的就是螺丝和钢管,可惜,别看这些东西挺常见,但要想立马就做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所有的这些工具制作完毕之后,应该能抵得上半个原始车床,之所以说半个,因为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没有加工出来,那便是切刀。 切刀用高碳钢就可以,刘远山琢磨着这次炼出来的钢中含碳量太高,日后做切刀更好,只是切刀浇筑后要经过淬火和回火工艺才能满足硬度和耐磨的要求,这倒是不难,所以刘远山没有第一时间将它摆上日程。 任务出来以后,接下来便是完成,这就需要一步一步的慢慢去捣鼓了,别看这些东西很简单,可是用最原始的工具来做的话,还真的挺难。 洪宗伟是个铁匠,脑子也挺聪明,一开始工作就先按照刘远山的要求做出了四个铁锤,规格重量也是按照要求完成的没有任何问题。 铁锤做出来以后,利用他以前所学的知识,捣鼓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把两把铁钳、锥子。锉刀等捣鼓出来,这算是有了最原始的工具。 但接下来怎么做,他就没有注意了。
圆钢倒是不难,可按照刘远山的标准,不但要规范的圆形截面,还要一条粗细始终如一绝对平直的圆钢,这便是有些强人所难的意思了。 至于说摇动绞车,需要的一样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平直圆钢作为主轴,平直圆钢都做不出来,摇动绞车更无从谈起。 为此,洪宗伟左思右想,甚至拉着一生一起想办法,可想了好多天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办法,只能跑过去找刘远山解决。 刘远山又不是铁匠,他自然解决不了,但他有门路。 找到毛二叔,托他去一趟房县,这次的任务是帮忙购买几个技术好的铁匠过来,如果房县没有,就去襄阳。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陕西、河南难民成灾,躲到襄阳府的那些人中总有些老铁匠吧。 另外,经过这段时间以后,刘远山发现依靠目前的十来人打开局面有点困难,他还需要不少帮手,便让毛二叔这次进城尽量多的购买下人,最好能在弄个十个二十个的回来。 当然了,一趟趟的不能让毛二叔白跑路,刘远山给他许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那就是:从今晚后毛二叔烧的木炭他全部购买,而且之前商定的白炭协议份子钱也不再抽取。 毛二叔一则确实想给刘远山帮忙,二则看往后不用大车小车的拉着木炭去襄阳府麻烦,便一口应承下来,当日便起程赶路。 刘远山自己却不能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钢铁上面,现在春天来了,他还有其他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比如堆肥,比如选种育苗。 家里人现在多了,日后还会越来越多,总不能全靠籴粮食供应吧,自己有地自然要种地的,毕竟家里还有这么多闲着的下人呢。 一百亩水田他打算种植传统的作物水稻,三十亩旱地原本寺里是佃给了老甘家的,今年刘远山打算给他收回来自己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