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罗天大醮 (第2/2页)
修真界翘首以盼的日子,更是文武百官为数不多瞻仰皇帝天威的珍贵时节。 原来百余年前,颉璟皇帝于天命之年宣道教为国教,并亲自以道士身份开始修真,从此渐离朝政,大小事务都交由太子府行事,自己专心修炼,以至于数十年都不曾上朝。太子代行天子之职,理政事,领众臣,抚万民,太子府实际上就成为管理国家的最高机构。 太子集军事、行政、律法裁决大权于一手,皇帝倒像成了名义上的最高荣誉,朝廷上下官员数十年都未曾见其过面,自然容易以太子为万民之主。 但管理天下人间毕竟是天子之权,势高盖主自然容易引起祸患。 十六年前,前任太子李隆明在深得万民爱戴,势如中天的情况下,被皇帝突然以修炼邪法,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欺君罔上等罪名罢黜幽禁。太子所依重之朝臣或被罢免,或被赐死,其最信任之大将军赵真济,更是被灵霄宫灵真掌门之子云海平在荒茫之原诛杀。 赵真济曾经统领三军,文武兼备,且精通道法,法力更是达到了“无极”境界,被认为朝廷武将中实力最强者。但没想到在与云海平对决时竟然不敌,身败而亡,众人皆惊。 云海平更是因此战而声名鹊起,那些原以为他只是依靠其灵霄宫势力才得被朝廷重用之人,也都收了轻视之心,觉得其名至实归。 由于十六年前的政变,事发突然,毫无征兆,朝野颠覆,天下皆惊,人们更不知道事出何由,又有多少秘密,一时间议论纷纷。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颉璟皇帝虽几十年未曾露面,但却依然深谙朝局,虽然他将朝政格局陡然洗牌,但重新安置的官员也都是贤臣良将,竟将这朝廷大厦将倾之势重新支撑了起来。 同时颉璟皇帝立第二个儿子李载启为太子,掌管太子府。李载启正值壮年,才华能力与长兄不相上下,继任后励精图治,政治开明,这十几年来倒也赢得朝臣信任,百姓赞扬。 即使如此,十六年前朝局换血,对国家政体损伤依然巨大,百官心有余悸,将士心存不定,周边国家也趁势打劫,对边疆多有sao扰。特别是位于大漠西北的血刹国更是蠢蠢欲动,他们借助本国巫妖族人精通法术,擅长驱兽之能,这些年来开始逐渐渗透中州国各部,其中不乏驱使一些上古妖兽作乱。 也就是在十六年前的政治动乱之后,从不露面的颉璟皇帝,便每隔五年在道教祭天盛典罗天大醮上,抛头露面,率领太子与百官主祀祭天。 大家猜测这是因为那次动乱让皇帝意识到,久居深宫清修而不露面,容易使人忘却龙威,心生轻怠之意。每五年一次的主持祭天就是为了彰显天子尊威,告知天下人,自己才是万民之主,所以说十几年来,每次的罗天大醮,皇帝亲自主持仪式是最为隆重的一天。 上午辰时,罗天大醮正式启动,灵霄宫的大广场,祭坛高筑,幢幡云集,五色布遮天,红锦缎铺地,香炉袅烟起,钟鼓器乐鸣。 颉璟皇帝身着紫色金线道法衣,绣有郁罗萧台、日月星辰,手持纯金镶宝玉如意,上记经典文检、祭祀诗文。脚步踱踱,龙威赫赫,来到祭坛高台之都坛,礼拜天地,宣读祭文,之后宣布罗天大醮正式开始。场内欢声雷动,众人皆跪,三呼万岁,其天子之势彰显无遗。 且说罗天大醮期间,五大门派都在仪式执事中身居要职,灵霄宫掌门灵真道长为高功乃执事之首,长阳阁赤丹道长为监斋,地位仅次高功,太虚殿的空元道长为都讲,地位与监斋平齐,此三位统称:“三法师“,玉清洞的广明真人,无极院的正化道长则分别炼师、正仪两个要职。 以上职位各有明确职能,其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确保罗天大醮法仪之顺利进行自是不必细说。 举行过罗天大醮开坛仪式后,各重要礼仪都有序进行,除了灵霄宫设的主坛之外,各门派所设的分坛也都进行了相应的祈福祭祀等活动,都秩序井然。 到了第七日,罗天大醮大部分祭祀活动已经结束,各门派执事也都完成了主要任务。山门前的广场上开始拆除那些祭祀的高台,转而搭建明天“灵霄选英会”的法术比试的高台。 灵霄宫内外依然热闹非凡,只是隆重非凡的祭祀已经结束,明天将迎来激烈精彩的法术比试,所以这份热闹更多了份刺激与兴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