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人道独立 (第2/2页)
当下秦华摇摇头。将脑中的胡思乱想剔除。径自领着一众同门静修了去。且说人族举族被迁到地球之上。当然那时候还不叫地球。人皇姬发这一日在鸾殿之上接受百官朝拜。随后便大封诸侯。 最后将伯邑考封为乐王。封地在偏远的南方湿瘴之地。伯邑考无奈只得听封去了。姬发还欲发配苏护。奈何苏护拥兵二十万坐镇冀州。雄霸三关之险。姬发亦不敢逼迫太甚。只得勉强封了苏护继续做他的冀州侯。自成一国了事。数十年后。苏护终老。所辖之东伯侯领地方才渐渐被朝廷侵吞。最后只保留了冀州一地。 周朝建立。因西岐城早先地脉被打散。龙气已泄。乃定都镐京。姬发驾崩之后。周公辅政。定礼乐立国之道。所谓礼。便是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士、贫民。各个等级之间规矩森严。礼制严谨。下对上该如何、上对下该如何。半点不容逾越。所谓乐。便是思想教化之术。因为礼制地严谨导致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不免就会有些矛盾。缓解矛盾的手段便是用教化之术来奴化万民。使各安于制度的约束。 礼乐治国之道乃是人族摆脱神权至上的开端。在此之前夏商两朝、甚至三皇五帝时代。人类每有大小事务俱都祷告于天。祈求神灵决断。祭祀牺牲不断。从周公起。人类方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制度方略。解决事务的规矩。教化育人的方法。 礼乐治国之道也算是阐教教义在人族思想上的传承和体现。通篇充斥着等级概念。在这种制度下。有能力不如出生好。出身不好的要想出人头地那是千难万难。一但有人有任何举动与礼制有违。则立即被打落凡尘。不但如此。还要辅以教化。让所有人都认同人生来就是不平等地。那些诸侯大夫们生来就高人一等。理应享受。剥削平民百姓。而平民百姓就应该心愿诚服地被剥削。还要歌功颂德。
这当然不是说礼乐治国之道就是万恶地。相反它是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地。但这种思想也不能持久。人族一旦摆脱神权的束缚。思想解放出来。又岂能在听你一家之言?况且这种制度将天下人才阻拦于权利之外。既没有参政的权力。也没有政治上的地位。久而久之必然引起天下不服。于是不到百年。礼崩乐坏。冀州侯苏护后人率先举旗声称不愿奉行礼乐愚民之道。周王朝派兵征伐。众诸侯各怀私心。俱都不出力。战事绵延不绝。周朝威信大降! 至周朝建立以来便一直不服的南方荆楚政权也野心勃勃地向北扩张。东夷、南蛮、北狄、西戎俱都蠢蠢欲动。原本就根基不稳的西周朝廷瞬间瓦解。诸侯各自为政。周天子完全成了摆设。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提前三百余年便来临了。 冀州侯苏立当机立断。发兵灭了周边数国。威震天下。成了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由此冀州称霸长达一百八十年之久。国力日盛。天下只知有冀州王。不知有周天子。随后冀州诸子争权。国力渐衰。后又权臣当道。各割地成了燕、晋等国。冀州两百余年煊赫的国势这才衰落。已至隐没不闻。 此后再经过百年混战。诸侯兼并。涌现出许多霸主强横一时。昙花一现。乱世之中。各国君主为了强大自己的国家。纷纷寻求治国强军良策。于是各种思想渐渐地兴盛了起来。 此时四大部洲之中因为普通人族俱都被送往地球。导致人烟稀少。虽有些法力低微之辈聚居在一起。渐渐也发展出了一些人口。却终是太少。放到整个大地一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四大部洲要以这些人口重新繁盛起来。恐怕还须上千年的时间积累。 因此众人争无可争。俱都躲在洞府之中潜修。静诵黄庭三两卷。这日秦华正在山中默运元神。突然心有所动。想起一众同门之中还有一人不见。当下唤六耳猕猴过来道:“当年万仙阵中。龟灵圣母被原始天尊打坏了rou身。只得以元神逃逸。不知所踪。今已三百年矣!你可用心查探。看看龟灵圣母究竟到了何处?” 六耳猕猴闻言。顿时将六耳异术展开。遍查三界之事。少顷。面色古怪地对秦华道:“龟灵圣母师伯至那日之后。原来一直没有走远。径自到了金鳌岛万丈海底深处开辟了一个洞府潜修。如今看来应该快要功成出关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