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宏伟蓝 (第2/2页)
学者,毕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他们做梦都在想着这事,若是秦国兴办学馆,他们还有不愿意的吗 这兴办学馆一事,不仅仅是教人识字,还得教会他们实务。秦异人接着道:大秦要兴办很多学馆:工匠可以办一所学馆,可以请徐夫人这些能工巧匠授徒,就有更多的人能学得技巧,大秦的器械就会更加jg良;政务也可以兴办一所学馆,可以请丞相这些jg于政务的人授徒,培养大秦需要的人才;军务也可以兴办一所学馆,可以请白起蒙骜这些能征善战的名将授徒,甚至还可以把乐毅请来 天秦异人说得口沫横飞,范睢直瞪眼睛,到最后,竟然叫天了。 实在是秦异人描绘的蓝图太过美好了,美好得让人难以置信。若真要如此的话,秦国的人才就会更多,不会再缺乏人才了。 秦之人才主要来自山东之地,这些人才在父母之邦不被人重视,不被重用,不得不远走他邦,不远千里来到秦国。范睢很是感慨,道:我范睢就更加不幸了,九死一生,差点被魏齐这jiān贼害死。非我负于魏,是魏负于我,不得不入秦。 秦国的人才主要是来自山东之地,官员有三四成来自山东,吏员更是高达六七成来自山东之地,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比例了。 这事足以说明秦国政治清明,对人才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可以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然而,这也是一个隐患,说明秦国的人才不足。 在当时,没人重视教育,各大战国更不会大力兴办教育,为何一是大争之世,财力吃紧,连打仗的钱都没有了,谁还来办学二是因为当时的特殊社会形势,识字的人不多,要想大办教育谈何容易。
正是因为如此,比如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二十二,因此而美名天下传,万古流芳,成为中国因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若秦国出巨资,大举办学,培养人才的话,那么,秦国的人才就会更多,秦国就会更强。这等好处,范睢不会看不出来。 不过,紧接着,范睢又是摇头,打击秦异人道:公子,你这想法虽然好,却难以实现。军务政务这倒不难,难就难在工匠之事。你想啊,一个良工要花费心血几多,方能得一良法就这样平白教给他人,他们愿意吗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是工匠难处的写照。若是倾囊相授,自己就没有饭吃了,为了吃饭穿衣,就要留一手,这是中国古代良工的写照。 一项发明创造要花费的心血那是何等之多,谁愿平白传授他人 范睢这话切中要害了。 这又有何难秦异人却是不在乎,笑道:大秦只需要在秦法中再增添一条专利法便可。 专利法何谓专利法范睢第一次听到这等新鲜名词,不明所以,不得不请教。 专利法就是保护工匠的技艺。比如徐夫人他的铸剑之法,会得到大秦律法的保护。若是有人想铸剑,要用他的铸剑之术,就得给他金。秦异人解释一句。 专利法有效的解决了工匠藏私的弊端,真要如此做的话,工匠不用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了。有了生活的保障,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传授给弟子。 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每一样技艺只能保护一定时间,比如五年十年。时间一过,可以重新评定,若是还没有比这更好的技艺,那么可以继续保护。若是有人已经有了更好的技艺,那么,就不能再保护了,大秦律法就要保护更好的技艺。秦异人再给解释一句。 好好好范睢大喜,双手轻击,赞不绝口道:如此一来,工匠就会挖空心思钻研更好的技艺,大秦的器械就会更加jg良,更加好用。 专利法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促进技术的进步。 秦国对技术特别重视,正是因为秦国重视技术,秦国可以把很软的青铜打造成不逊sè于jg铁的武器。秦军正是使用这些青铜武器,大举东进,扫灭六国,统一了中国。 正是因为有如此先进的技术,秦国才敢把有限的铁用在农业上,打造先进的铁制农具,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得秦国更加富足。 秦国在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就是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很是震惊。兵马俑里的箭簇,其误差不超过0.02亳米,这是何等的惊人。 专利法对秦国太重要了,可以预期得到,一旦全面推开,会促进秦国的技术大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