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八一章 汉帝出巡(跪求月票支持) (第3/3页)
c2' class='gcontent2'> 曹cao摇头说:“本初,如果你认为董西平只是武夫,那可真的就错了。其外表虽鲁,却也是怀忧国忧民之心。你还没有回来的时候,我们曾有一次聚会。当时文举,孔璋皆在。原本是想要取笑那董西平一番,故而行酒令于酒桌上吟诗作赋。” “他?能作诗?” 袁绍冷冷一笑:“若没有蔡翁和蔡家女在后面为他摇旗呐喊,他能有今日名气?只是那一本道德经,却让他给标注的是乱七八糟,不伦不类,他还能做什么诗赋?” 曹cao正色道:“本初此言差矣……董西平并非是剽窃蔡翁的诗赋,只怕是确有真本事。当时孔璋就让董西平以桌上的佳肴作诗。董西平只沉思片刻,就奉上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不华美,却是真切。” 袁绍闻听,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 “想必是那蒙上的,没什么值得称道……呵呵,我们莫要再提这董西平了,我还有点事情,就先走了。孟德莫要忘记叫上公达他们,晚上我就在翠莺阁恭候你们。” 说完,袁绍匆匆的走了。 曹cao看着袁绍的背影,不由得暗自嘀咕:今天本初是怎么了?却如此的急躁不安? ****** 冀州刺史,治于高邑。 时已值隆冬深夜,滴水成冰,酷寒无比。 冀州刺史王芬的书房中,却依旧是灯火通明。火盆子里的炭火噗噗直窜,令这房间里,流转着一种令人心情浮躁的暖意。 王芬坐在上首。 除了他之外,还有幕僚周旌,是沛国名士,曾师从郑玄,精通于六经。二人神色肃穆,在周旌对面,赫然坐着何颙。同样的,何颙此刻面色阴沉,看上去很严肃。 “圣驾已经到了赵国,王大人……该下决心了!” 何颙的声音带着一丝阴森之气,“在下思忖,唯有此,我士人方能获喘息之机。” 周旌说:“那万一失败呢?” “失败了,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 王芬没有说话,依旧是显得非常犹豫。何颙在数日前抵达高邑,直接找到了王芬。与何颙,已经相识了多年,早在李膺、陈蕃行北军之变的时候,二人都是最为坚定的党人。后来李膺、陈蕃诛杀阉寺王甫失败后,何颙流落江湖,而王芬则被关进了牢狱。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王芬因交好何进而成为了冀州刺史,何颙依旧一介白身。但这身份上的差异,并不能斩断二人的友情。当何颙到来时,王芬还是非常高兴。 可谁知道,何颙居然上来就提出了一个让王芬瞠目结舌的问题。 刺杀汉帝……废立新君! 虽说皇权已经不再如当年那般强大,可汉帝立新军,天下动荡即将平息,这皇权正有兴复的趋势。弑君……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就算王芬胆大,也是吓了一跳。 何颙把朝堂上的情况说明白了之后,开门见山的说:“王兄,武人主政,皇权兴立,则当年李大人、陈大人的理想再无实现的一天,而我党人,只能沦为刍狗。” “有这么严重吗?” “只比这更严重……” 王芬借口要考虑,一方面软禁了何颙,另一方面又和心腹周旌商量。 经过十数日的反复斟酌,王芬终于下定了决心。 “若弑君,由谁为帝?” 何颙道:“合肥侯刘真,可为新帝。” 王芬瞪着何颙,“合肥侯刘真,性情温和,确是我等辅佐的对象。只是此举实在……” “王兄,莫要再犹豫了!” 何颙说:“如今我等已经成弦上之箭,不得不发。若能成事,则你我将为伊尹、霍光。大汉江山,也将因你我而得以中兴。我已经拜托许攸贤弟,请他联络冀州士卒豪强襄助。预计也就是这一两日,子远就会抵达高邑。我只问你,你如何做?” “我听闻,此次随行护驾的,乃是那虎狼之将,谁能抵挡?” “虎狼之将?”何颙冷笑一声,“就算他生了三头六臂,又能怎样?子远已经联络了各地豪强,能凑足五万人马。只要你王兄能点头,这五万人马,归你指挥。” “当真?” “我若食言,当死无全尸。” 王芬越发心动。圣驾随行不过三四千人,加上在河内集结的羽林军左骑,也不过万人。而己方却有五万人,还没有算上驻扎在高邑附近的三万人马,八比一,可与之一战。 正在这时,书房门突然被人敲响。 “老爷,门外有一位先生名叫许攸,自称是您多年故交,有要事与你相商。” 何颙闻听,鼓掌大笑:“王兄,还担心吗?您看,子远已经来了,我等大事可成。” 王芬忙起身道:“快快有请。”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许攸披着厚厚的雪氅,走进了房间。在他身后,尚跟随三人。 为首的一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齿白唇红。 只是美中不足的,却是少了一只耳朵。在原本儒雅的风度之中,平添几分彪悍之气。 左右两边,各有一大汉。 一赤面美髯,一豹头燕颌。这三人一出现,周身所散发出的彪悍杀气,令空气为之一滞。 王芬奇怪的道:“子远,这三位是……” “犯官刘备刘玄德,特来向大人请罪!” 那白面黑须汉子,上前一步,屈膝跪地,恭声回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