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_227 募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27 募兵 (第2/2页)

明朝中后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文化较明初更为普及,读书人比以往要多得多了,所以地位也就逐渐下降了。据当时文人的笔记记载,在生员之中,贫不能葬身无完衣长无家室的情况,并不罕见。有些地方,贫困生占着学校生员的比重,甚至可以达到一半以上。

    与生员相比,举人的情况要好得多,一般都能够成为地方官的堂上之宾,可以鱼rou乡里。然后,也不排除有少数的举人因为不擅长交际情商太低而混得落魄潦倒的。苏昊眼前的这位,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下周汝员,字耕书,是万历戊子科的举人。那中年人答道,他竭力想装出几分清高的样子,无奈底气不足,说话的时候多少还是带上了一些谦卑之意。

    苏昊问道:你既是举人,为何不去官府谋一份差使,你不知当兵又苦又累,而且还没什么名份吗

    周汝员支吾了一下,答道:周某倒也曾谋过一些差使,不过最终都没有做下去。周某本想归隐田间,了却残生,孰料天灾连连。全家人衣食无着,所以

    归隐苏昊有点想笑,他问道,你是说那些差使你都没有做下去,原因何在呢

    或许是因为周某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吧。周汝员答道。

    苏昊道:周举人,既是如此,那你现在为何又想折腰了你可知道,军队里最讲究的就是服从,令行禁止。为了这五斗米,别说折腰。让你下跪你也得听从,你愿意吗

    只要不是做有悖圣贤之道的事情,周某吃点苦受点委屈也无所谓。周汝员说道。

    这么说,你过去的东主,是让你做过有悖圣贤之道的事情了苏昊抓住了周汝员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追问道。

    周汝员垂下头,叹了口气,说道:将军莫要追问此事,周某只是不愿意与他人同流合污。才落到这般境地。将军放心,周某不是桀骜之人,只要将军让周某做的事情不违背周某的良知,周某定会言听计从的。

    那若是违背了你的良知呢苏昊呵呵笑着问道。

    周汝员道:那周某自会躬身而退。决不会泄露将军的半点机密。

    嗯,好吧。苏昊点点头,对身边的邓奎说道:老邓,把他收下吧。到帐下做个随军记事,你看如何。

    邓奎看看周汝员的身子板,也知道这种人要去当测绘员是没戏的。他有待说不要这个人。但苏昊已经发了话,他也不好否决,只好点点头道:好吧,我先把他收下。

    周汝员退下去之后,邓奎才有机会对苏昊问道:苏千户,这个周举人也没什么突出之处,你为何要收下他

    苏昊叹道:唉,我实在是看他可怜。好歹也是一个举人吧,混到要来勘舆营当兵的地步,也是够惨了。

    邓奎道:这种人我过去也碰上过,多半都是高不成低不就,最后混得连饭都吃不上。别看他有个举人功名,论做事,我觉得连熊家兄弟的本事都比不上呢。

    先招进来试试吧,你没听他说吗,全家衣食无着了,我估计如果我不把他招进来,他全家人就只能喝西北风了。苏昊说道。

    邓奎无奈地笑道:苏千户就是心肠软,依着我,才不会招这种废物呢。

    废物也有废物的用处吧。苏昊说道。

    由于报名者众多,勘舆营的规模很快就扩展到了300多人,大多数的新兵都是文化程度高身体状况好家世清白的农家子弟。新兵进来之后,勘舆营原来的那些士兵都当上了总旗小旗一类的基层军官,他们一个个腰杆子挺得笔直,说话做事都不自觉地模仿着郝彤邓奎的样子。

    新兵训练还是沿用了在丰城时候的方法,包括队伍里的文化,也照样贯彻了苏昊的精神,倡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50多名老兵在新兵面前以身作则,这使得老勘舆营的传统,在扩编后的勘舆营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承。

    老兵徐光祖闲来没事的时候,也会到勘舆营来当当编外的教习,给大家传授武艺和行军打仗的经验。据他的评估,勘舆营的战斗力,在整个大明军中,可以处于中上游的水平了,这主要得益于高强度的训练,以及充足的营养保障。须知,明军中没有哪支部队里的士兵是能够保证顿顿吃饱而且隔天就有荤腥的。

    训练部队的这些事情,有邓奎和徐光祖管着,苏昊尽可放心了。他不会成天泡在军营里,因为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要做。比如这一会,他就正坐在淮安府署的二堂里,与知府韩文聊着淮安府的政事。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