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_第288章史诗之战(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8章史诗之战(完) (第3/3页)

笑,举杯邀饮道,“张大人!”

    张同正在愣神,突然听到张瑄叫他,赶紧恭谨地起身拜了下去,“大帅,下官在!”

    “呵呵,张大人请坐。我军能有此辉煌胜利,与张大人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拿下沙柳河,密不可分。本帅一定会上书朝廷,为张大人请功。”张瑄凝视着张同淡淡道。

    张同长叹一声,突然单膝跪倒在地,“大帅,下官实不敢居功。下官违抗大帅军令,擅自用兵,导致大军吃了败仗粮草辎重被烧,犯下重罪。蒙大帅不杀之恩,下官岂敢不效死命!”

    张瑄深深打量着张同,心里暗暗拿定了主意。张同用实际行动证明,也算是有些才干和能力。他能在嘉措部败退回沙柳河之前拿下沙柳河,对于最后的战役结局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最起码,如果让嘉措逃进了沙柳河城,这场战争到现在也未必会结束。

    而现在张瑄手下人才匮乏,正是用人之际。

    因此他决定不再追究张同的过失,虽然他会如实上报张同的功过,但只要有了他的庇护,朝廷也不会对张同怎么样。

    张瑄突然起身走过去,亲自扶起了张同。

    这个举动无疑代表着他的态度。郭子仪等人心里明白,心道张同终归还是逃过了一劫。

    “张大人,请起。本帅治军严明,但功是功,过是过,功必赏过必罚。不过,张大人功大于过,本帅看在眼里,自当向朝廷上书保你无虞。但是你违抗本帅军纪,被吐蕃兵马烧毁粮草辎重,若是不加惩处,也无法服众。因此,本帅革去你的鄯州刺史之职,率军留守沙柳河,等待朝廷处置,你可心服?”

    “下官心服口服,下官拜谢大帅恩典。”张同心下狂喜,感激涕零地再次跪拜了下去。

    张瑄哈哈大笑着转身走回坐席,面向诸将大声道,“诸位,我军接连拿下三角、乌海、沙柳河等数座吐蕃城池,都兰、呼哈、天竣等十余座堡垒要塞,从柏海至沙柳河一线直至我河西边防,方圆500里土地尽入我大唐版图……但是,开疆辟土易,固守江山难啊。”

    “诸位,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如何守住这片土地的问题——不能让我三军儿郎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果实被吐蕃人夺了去,战之辛苦毁于一旦!”

    “此战之后,我陇朔兵力当向两宁州及此地侧重转移。传令下去,命朔方的顾惜和仆固怀恩立即率朔方军马一万西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抵达两宁州;同时向朝廷报捷,奏请将河珧都督府改称青海都督府,仍由李光弼任都督兼青海大将军、兵马指挥使,由仆固怀恩任青海都督府副都督、青海右卫大将军,率军5000镇守三角城。顾惜任青海都督府副都督,青海左卫大将军,率军5000镇守都兰。张同任青海太守兼沙柳河兵马指挥使,率军5000镇守沙柳河。”

    “在我军各部到位驻防之前,子仪,你暂且率灵州卫军马一万,留守乌海城,小心防卫吐蕃,不得有失!”

    郭子仪出列躬身恭谨道,“末将遵命!”

    张瑄点了点头,又继续发号施令道,“命李光弼的都督府迁移至乌海城,扩建城池,在三角城、乌海、沙柳河一线构筑戍堡;命封常清和张巡调集全镇之力,运输粮草辎重入乌海、沙柳河一线,不惜一切代价,务必保证青海都督府的粮草后勤所需,解除大军的后顾之忧。”

    “至此,我陇朔兵马半数尽在这吐谷浑故地,抵御吐蕃。只要能守住这片土地,来日诸位封侯拜相指日可待!”张瑄缓缓起身,神色凛然地望着众人,声音慷慨激昂,“本帅希望我陇朔上下能戮力同心,固我边防,让吐蕃人闻风丧胆、再不敢入侵我大唐半步!”

    “大帅英明!”

    众将慨然应诺。

    ***********************************************

    河州城。

    “报……我军大捷,平西王西征大军大捷!”

    数十骑报捷军卒飞驰进了河州,已经回到河州等候张瑄的建宁王李倓闻报,狂喜万分,当即在陇朔大都督府报往朝廷的捷报中又追加了自己个人的一封奏报。

    李倓万万没有想到,张瑄率军此去月余,竟然再次为朝廷开疆辟土,生生攻克吐蕃三座城池,十余座堡垒要塞,将柏海、三角城、乌海和沙柳河一线方圆数百里的疆土纳入大唐版图,歼灭吐蕃军马近两万人!

    虽然没有亲自参与这场战役,但李倓毕竟身在陇朔边防,而且还一度居留李光弼的大营。因此,陇朔再传捷报,他与有荣焉。

    李光弼率大军返回吐谷浑故地,按照张瑄的军令将自己的指挥中枢迁移到乌海城。乌海城是吐蕃境内一座设施比较完善的城池,只要他略加扩建和改造,很快就会成为青海都督府的中心繁盛之地。

    李光弼本部有四万兵马,加上张同的5000人、郭子仪临时驻防的一万人,兵力高达5万5千人,重兵防守,张瑄才能放心。

    因为占领了吐蕃人的大片土地,陇朔与吐蕃的边境线已经向吐蕃境内延伸并与河西相接,张瑄将陇朔兵力半数布置在此处,在战略上没有什么问题。

    而下一步,张瑄还要奏请朝廷扩军和从其他藩镇抽调兵马入陇朔,将两宁州、柏海乌海沙柳河一线的防御吐蕃的兵马增加到七万到八万之间。如此稳步经营,吐蕃人很难再反攻回来。

    十五日后,张瑄率神策军一万人凯旋班师回到河州,而这个时候,距离天宝十三载的春节已经不足半月。

    在河州的建宁王李倓亲自率河州军民出城三十里,迎接张瑄凯旋大军。

    遮天蔽日的旌旗之下,张瑄一身甲胄面带微笑,在众将簇拥下缓缓行进着,而两列神策军军卒神色肃然威势凛然,马蹄轰鸣间一股无形的杀气冲上云霄。

    “平西王真是盖世的英雄人物,百年罕见也。”李倓站在欢迎文武官员的最前面,凝望着,心头渐渐浮起一种别样的热血激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