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绝地反击(6) (第2/2页)
是被挖成了麻子脸,都是坑坑洼洼。
这些民夫都是自愿的,连铁铲、麻袋都是由百姓自己捐献的,秦骁也不包一顿稀粮,全部由民夫自带干粮干活。秦骁保卫了汝阳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恶霸、泼皮、流氓混混全部缩起脑袋当起了“良民”,不仅如此,三万大军中没有一个兵痞,不扰民、不抢掠,治军严谨,汝阳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几乎直接在短时间内积蓄了民心,以强大的人格魅力,让百姓心甘情愿的助其死战。
典韦不明就里,挠了挠后脑勺,问道:“相国,咱没事过来挑沙子干嘛?”
“沙包用来隔绝敌军呀,吕布有五万大军,咱们只有三万,如果正面交锋,我方兵力不足对方,处于劣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隔绝,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到时我们三万人打它一万人,或者打它两万人,胜算是不是大了一些?这可是游击战争的光荣传统。”
秦骁笑呵呵地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击溃十万兵,不如消灭一万兵。”
典韦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道:“这么一说俺就明白了,十根手指都伤了,拳头握不起来,可是只断一根,两只拳头就还是完好如初。”秦骁的比喻生动有趣,他这个大老粗听明白了,两只钵大的拳头挥舞了两下,虎虎生风。
但转而又想到秦骁道理是说通了,可实践问题上没讲明白,他挠了挠头,小声道:“相国,可能俺真的有点笨,实在不能理解,用这些沙包如何隔绝吕布的五万大军呢?”他苦思冥想,忽然灵机一动,嘿嘿笑道:“相国是准备把沙包放在发石机上,弹出去砸吕奉先的军队?”
秦骁忍不住笑了,说道:“那怎么可能?每一袋沙子,足有一百来斤,打出去沙子容易散架,还不如以石头作为弹药。再说了,我听闻吕布所派来的军队,全都是骑兵,机动性强大,专门打运动战,这发石机用来攻城是绝佳武器,打骑兵可不是好东西。”
典韦顿时不说话了。赵云、马超二人也是苦思冥想,寻思这沙包究竟有何用处,致使相国如此看重?
“走,跟我过来这边看一看。”秦骁一夹马腹,向远处奔去。三人紧随其后。
秦骁领着他们三人到了一条河面宽达十三丈有余,水势缓慢,河底砂石滚动,河水混浊不堪。大河自东往西,气势浩荡。
他用一根竹竿插到河中,再拔出来,丈量了竹竿沾水的部分,河水深达四五米有余,一般人要是站着跳下去,那是连头都冒不出水面。
河的对岸则是漫山遍野的芦苇丛,这儿长年荒废,没有农民开发,极其荒凉,连个小路都没有。
秦骁胸有成竹地一笑,道:“假如我用两三万个沙包,将上游河口最狭窄的河道塞满,河水为之阻断,这下游的绵延河水水位就会下降,我大军兵马尽可步行而过。”
典韦恍然大悟,原来几万袋沙包的用处在这里。
秦骁顿了一顿,又道:“等吕布大军攻来时,就由马超前去迎战,但许败不许胜,最好是诈败,装作落荒而逃之状。逃过大河的对岸,等你们跑了过去,吕布自然会乘胜追击,待他大军渡河渡到一半之时,我命人破开上游的阻断,到时积蓄已久的滔滔河水,就如黄河决提一般爆发,瞬间涌入下游,兵法有云:半渡而击之。大河将五万大军割裂为两半,一半在这边,一半在对岸,首尾不能相顾,我们伏在对岸的兵马先消灭掉一半,然后再打另一半。这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用意。”
秦骁一直是个军事发烧友,未穿越前就是常年行走在各大网站、论坛、贴吧里,与成千上万的发烧友乐衷于打打口水战、纸上谈兵的琐事,对于历史上的各种战局、残局都有强大的理论剖析,再加上这几年大小战役也打过不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是有那么一个姓马的马克思先生说过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秦骁也是如此。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军事家、战略家,都对前人的兵书做过注解,又或者自己撰写兵法,实际上就是从前人的兵法汲取营养,在实践中获得证实,从而有了心得,就会撰写兵法和注解。秦骁也正是顺着这个路子走过来的。
赵云、典韦、马超三人都被他那天马行空的“兵法”给吓到了,过了好半响,赵云从震惊中恢复过来,苦笑道:“相国这等奇策,就算是吕布想破了脑袋,也决不能猜到其中的前因后果,只要他敢过来,就要在这儿摔个大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