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穷途末路 (第2/2页)
职张辽,字文远。”张辽目光淡然地望着前方,低声道:“我给你一次逃跑的机会,你跑了,越快越好。” “你是来救我的?”秦骁吃了一惊,没想到眼前这人竟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 “相国威名远播,文远素来仰慕,今日一见,足慰平生之望。你切勿声张,待会儿我自刺一剑,然后割断缚着你的绳子,你立即逃跑,旁人自会认为是你暴起杀人才逃走的,我最多失职,受些惩罚而已,不会殃及性命。”张辽说道,自汝阳县城破之时,他第一个杀了进去,唯恐秦骁死于乱军之中,还好及时救下。 秦骁大喜过望,真是绝处逢生,没成想演义记载属实,张辽真的是个忠臣,回顾左右,才低声道:“绝处逢生,不敢忘恩。文远乃天下名将,何至于屈膝董卓、吕布等莽夫之下?” 张辽道:“二人虽是不臣,奈何有恩于我,不敢背弃。” “此迂腐之见解,卓、布二人,皆为乱臣,文远不得重用,空费一身才学,不如投我军中,拜为大将,那才是鸟上青天、困龙入海,从此无拘无束,可尽施其才。”秦骁侃侃而谈,话锋一转,说道:“再说了,你这假传命令,私放犯人之罪,恐怕回去了左右也是个死,刚刚你掏出来的那一份帛书只怕是假的吧?瞒了贾诩一时,可回去后一对证,你岂不是死定了?” 张辽长叹一声,说道:“相国慧眼如炬,此雕虫小技,自瞒不过你。”声音中已经有了一些动摇。 秦骁继续道:“随我一道走吧,不须多少时日,等我集结兵马,东山再起之时,有文远的鼎力相助,消灭董卓、吕布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张辽大喜,但脸上却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唯恐身后的几十余名士兵瞧出破绽,低沉着嗓子道:“那文远这辈子就追随相国了,烦请先自保,这几十个士兵不是我的亲兵,我若释放了你,他们定会伤你的,我先取了他们的性命再说!”他刷的一声长剑出鞘,斩断了秦骁缚在手上的绳子,然后拨转马头,冲向了那些士兵,手中长剑挥洒自如,杀得人仰马翻,断肢鲜血遍地,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五十来个士兵竟然都死于张辽的剑下。 有一个士兵躲在尸体堆中,偷偷摸摸的撒腿就跑,张辽也不去追,杀的兴起仰天大笑,手中长剑脱手飞去,如暗器一般射出十几丈,那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剑已透体而过,胸膛爆出一股鲜血,惨哼哼地抽搐几下,倒地死了。 这些士兵固然是一时间脑子反应不过来,怎得张大人说杀人就杀人,但也是因为张辽的武艺实在是厉害,几下间便收拾得干净了。秦骁瞪大了眼珠子,鼓掌道:“文远的剑法通神,不愧是一员虎将。” 张辽是什么级别的武将,那是不必赘述的,曹cao赤壁败北之时,命张辽守合肥,当时孙权率十万大军来攻,张辽挥师破孙军,差点儿活捉了孙权,留下“八百破十万”的军事神话。这种百里挑一,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军事史也找不到几个的将领,吕布跟董卓都不会用,可见买椟还珠,贻笑千古之事总是层出不穷。 一个败军之帅,一个叛军之将,两人都是光杆司令,一个兵也没有,但此时却是踌躇满志,二人相识一笑。 夜色朦胧,秦骁与张辽直敢走小路,也不点火把,借着淡淡的月光四处寻路。 秦骁很想返回汝阳县,赵云、典韦、马超这些大将都在那,汝阳县已经彻底的沦陷了,也不知道他们几个能不能逃出生天,但他自己又不会武艺,也无兵马,根本无济于事,说不定碰上了还要当成累赘。 漫无目的乱走,秦骁脚底板痛得好似有几万根针不断攒刺一般,驻着拐杖缓缓而行,落后了张辽三十几步。 张辽道:“汝阳虽然破了,但是军民乱成一团,以赵云这些虎将,单枪匹马的都能杀出来,大人不必担忧,倒是不知咱俩该何去何从?”回头一看,却见秦骁满头大汗的落在后面,赶紧走上前,将他负在背上。 秦骁叹道:“我走不动了,文远,你先走,留个记号,等我恢复过来,再过去寻你。” 张辽一声不吭,负起秦骁大踏步地就往前走,说道:“这儿全是董卓的势力,董卓为了杀相国,恨不得挖地三尺,你待在这只能被擒。” “可咱们两个这样,赶路就更慢了,最终只会两个也逃不了。”秦骁虽然怕死,但不愿这个投奔自己的人也一起送死。 “说什么胡话呢,这天底下没有相国,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太平?你先闭目养神一会儿,天亮之前就能逃出这个范围的势力圈了。”张辽道。 忽然远处火光点点,震耳欲聋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听这声音,似乎有数十万大军的脚步声,秦骁、张辽的脸色剧变,暗想:“难不成听错了?天底下哪路诸侯能拥有如此多的兵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