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投机军阀_第81章 革命暴动(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章 革命暴动(1) (第2/2页)

答案,互相一摊开,秦骁写得是“土地”,张辽写得则是“田地”,答案差不多一个意思。

    秦骁仰天大笑:“文远所见,果然不凡,这百姓成为奴仆,不就是无田为生么?只要给了他们土地,取得人身自由,百姓还不得争相依附于我?”

    “具体措施,相国还需拟奏好。”

    “这措施嘛,总结起来也就六个字。”

    “六个字?”张辽眉头一皱,问。

    “打土豪,分田地。”秦骁冷静地答。

    秦骁将钟繇叫了过来,让他负责拟稿和修饰,写上了一份主要的公告,就立即派人用雕版印刷。这一副雕版是秦骁的改革之举,也就是活字印刷,取代了传统的抄写和无法重复使用的雕版,用胶泥烧炼硬了,然后在一端刻在相反的反体字,再取来拼盘,将需要印刷的字,逐个挑取胶泥块在拼盘上排列好,然后涂上黑墨,用白纸放在上面,轻轻一压,就能印刷出一张张的复印件。

    这个雕版可是费了秦骁足有三年的时间才凑成的,毕竟中国的汉字实在是太多,印刷公文、公告、书籍之时,难免有一些生僻字要用到,所以已经制作大约三千五百个活字胶泥块,已足以使用一般的书写,至于陆续还未雕刻出来的,尚有木匠在雕刻。这一套雕版花费了秦骁许多钱,养着一群老木匠整天埋头苦干,对胶泥字块的要求很高,拥有十年工作经验以上的木匠,全心全意的投入,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雕刻一个令他满意的胶泥字块。

    秦骁可不会去省这点钱,这是活字印刷,凑齐了一整套雕版,印几百本几千本不同的书籍都可以,可谓是一本万利。从长远的目光看来,十分经济实惠。不像一些死硬的雕版,为了印一部书,费尽心思雕好了版子,印了几百本后不印了,那这版子也就没有用了,只能当柴火烧。

    公告足足印了八千多张,由五十名神箭军四下里张贴,城中几乎显眼的地方就贴上,为防止百姓看不懂,还安排一些识字的在旁宣读。

    公告的内容几乎震动了汝阳县的十里八乡,因为公告的标题就是“没收汝阳县所有的土地”,内容更是触目惊心,要“均贫富”、“按丁分田”,这摆明了就是要杀大户,救全民嘛。

    同一时间,汝阳县的袁氏、王氏、李氏各大门阀士族,都为之震动。

    “该怎么办?”袁氏宗族的老一辈人,袁老头七十几岁的人了,驻着拐杖在地上顿的咚咚响,阴沉地道:“相国这么大的口气,竟然要没收汝阳县所有的土地,难道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了?”

    汝阳县经过吕布大军的碾压与摧残,几近废墟,留下了几万的饥民,但唯有这些士族的门第不受一点儿破坏,个个还吃得油脑肠肥。当大军打进来时,汝阳县的士族就向军队示好,毕竟是体面人,军队是打着占领汝阳县的,而古代封建王朝对天下的管理最多只到县一级,再往下就是依靠士族和地方门阀,吕布本想着夺取整个汝阳县,自然不会毁了这儿的“非官方管理机构”,因此袁、王、李三族并未被战火波及。

    王氏门阀的领头人王午是个秃头的中年人,顶心光油油的,属于地中海发型。他冷笑道:“真以为他敢干这等忤逆伦常之事不成?这汝阳县几万人,大部分的土地、水田、旱田都是我们几家的。而且就我家里的佣人、武师、杂役、部曲,还有看家护院的教头,少说也有五百号人,加上你们几家,还有结合汝阳县里当官的那些人,这势头也未必怕了秦骁,他绝不敢妄动。我看呐,他是仗打得败了,让咱们资助他一下,也就是个讨小钱的罢了,明日我教人送他一些米粮、盔甲什么的,大家也出份钱,这公告就会自己撤了。”

    李氏的少公子喝了一口茶,说道:“我看王午兄说得最有道理,想那秦骁,胜了吕布几仗,便得意扬扬起来了,结果被吕布突施偷袭,栽了个大跟头,眼下是强弩之末,不过要点钱去充军饷罢了,说白了就是拿着幌子乞讨,要得少的话,就当是打赏或换个平安,要是要得咬一块rou下来,有损家族势力的,那就只能刀子见真章了。”虽然秦骁拥有八千兵马,但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个穷途末路的军阀而已,东汉末年形成的士族门阀已经成了一股危害,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控制了书籍,联合起来具有极其强大的力量。在这个年代,出身寒门就没了冒头的机会,像袁氏四世三公,当官的子孙桃李满天下,那是一呼百应的,王李二家是地方士族,累世通婚,根深蒂固,也是个狠角色。

    袁老头沉默不语,只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暗想:“秦相国若是只为了一点儿钱充军饷,只须一封书信、派个人过来说一下不就成了,何必张贴公告全城,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岂非将最后的脸面都撕破了,难不成他真的想撕了士族的一块rou不成?”

    然而很可惜,他们都猜错了。秦骁不是撕一两块rou的问题,而是要准备积蓄一场惊涛骇浪,彻底冲垮汝阳县的所有士族门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