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二章 其实很多人走这条路 (第2/2页)
是重要的防御体系,在绿洲无比的重要,住在城廓以外的人,生命没有保证。 他们的主人称为国王,国王以下设有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军队。 军人在这里,显得特别重要,要养这么多军人,当地的赋收就少不了。城主也就是国王,也不敢减少军队。他们的军队并不是没事做,时常要打击马贼,或者被尸拌贼打击。 只有消灭附近的马贼,这个城市才能稳定。 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这里,只是时代改变,但这块土地,永远会有新势力。 新的草原民族,或者是大汉开始对土地产生新的渴求。 这里的小国,往往必须给予强大民族赋税,以争取存活的权力。 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四十万人口,这个国家像一片云,年代久远,到处放牧着。 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迁徒到伊犁河。 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的故事不知道发生了没。 这时候记载外邦人的事,年代往往模糊不清。 张骞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钱汝君认为,不管以统治的基础,还是外邦的支持,都很重要。 除非大汉做的出灭国的举动,让这地方充满汉人。 汉人在现在,人数还不够填满大汉的土地。 钱汝君再一次叹息,她不能像网文里其他的穿越者一样大展手脚,她明白,这一切都是她个性的过错。 “该去大宛、乌孙、大月氏看看了。听说他们的马不错。” 钱汝君跟学堂岛学生说道。 她倒是没有准备数万巨资,对方友好,她就友好,如果太过份,她不介意灭人国。 在她眼里,大汉人是同胞,还能被她当人,其他人让她觉得落后的像个野兽。 此时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世界,她应该能看到毛绒绒各种髮色,还有白皮肤的人吧? 要不要弄一些使者或者奴隶回去给皇帝看呢?
问题是要把这些人带回去的话,谁要负责带,这一路可是关山重重。 要不要派学堂岛学生到过安息、身毒、奄蔡、条支、犁轩,去看看呢? 还是亲自带着所有人走过一遍? 波斯人大概是对到外邦做生意最有兴趣的吧?他们最爱转运财货,获得巨资。 西域的交通管道,安息人,也就是波斯人居功崛伟。 与乌孙连结起来之后,西域的经营也更进一步,武帝时代,似乎可能和亲,但是现在的大汉,已经不可能和亲了。 金妙的母亲,王夫人,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机会当皇帝的母亲,时代改变了啊! 倒是侍者冯镣,是否还能成为常持汉节行赏赐于诸国,深得尊敬和信任的冯夫人。 一个女人,能做到这样的地步,真的时机运,也是一种能力。 匈奴做为奴隶主,对西域各族采用的是剥削、压迫,极其残酷。 汉通西域,虽然现在不必出于军事目的,但反而减慢了西域开通,钱汝君必须代替张骞做到这件事。 经影西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西域,再从西域连接中亚横贯东西的通道,必须透过西域的沟通而连接起来。 否则出塞的商,会止步于此。 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可不能毁在她的手中。 “丝绸之路”把大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虽然已经在之前,已经被钱汝君栽培,并广为分布。 但是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才是真正的坎儿井的来源,将来在这个地方,将大为推广,并形成生命的脐带。 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 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可以让汉人保密技术,把铁器大量销售过来。 蚕丝和铁器,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康居,这里土地肥沃,民众生活安乐,没有汉人来sao扰,他们也能活得比较快活一点。 “对了,我们去身毒,也就是印度吧!” 钱汝君看到“邛竹杖“、“蜀布“等蜀地的特产,才想起丝路不只这一条,往西南有一条往身毒的道路,正有源源不断的商品送过去,而这些商品,都到达了西域,真是奇怪。 为了对西域做详尽的调查,钱汝君带着学堂岛学生也占据了一个小绿洲,建了一个城邦,附近的人都说他们的城邦是太阳的城邦,有这世界最先进丰富好吃的物资,这里的人似乎人人都是商人,把南疆的物资,运到各个地方去卖,他们几乎到处流窜,但是马贼完全拿他们没有办法,甚至还被洗劫,被洗劫的马贼直接被放弃,也没有被劫掠回去当作奴隶使用和贩卖。 他们都很惊讶,但是很快的,他们觉得没有被发卖是更悲惨的一件事。 被带走,他们还有一口饭吃,现在他们马贼什么都没有,准备人吃人,埋骨在沙漠野地。 不得已他们只好快去抢,倒是让西域的治安更加败坏,让很多城邦拉起警诫。 “公主,他们好像很倒楣。” “嗯,不够倒楣的话,他们不会想要应对马贼,除非马贼变得更为嚣张。” “公主,难道妳是故意的?” “不是,我只是顺便而已,你们住的地方也不想要有这些奴隶吧!” 钱汝君剥葡萄给文良吃,要不是文良一直保持运动的习惯,被钱汝君天天喂好吃的,他真的很担心自己会变成大肥猪,听到他们的决策,他说道: “你们本来就是本地的一种变数,你们留愈久影响更深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