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八章 碾压 (第1/2页)
他现在知道了,郑芝龙只派了四十艘左右的大船进入港口,其他战舰全部都埋伏起来了。 可是四十艘大舰,就能在热兰遮港口内为所欲为了吗? 荷兰人在港口还有那么多战舰呢? 他们那么多的岸防大炮呢? 也难怪刘香想不通,因为他对明军战列舰的想象,还停留在施密堡级大型战舰的印象之中。 施密堡级战舰,现在是远东最大型、火力最猛的战舰。 它配备十二门重型加农炮、八门弗朗机炮。 但是看看明军战列舰,配备十八门红夷大炮外加十八门弗朗机炮,火力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 而在船体的防护上,施密堡级是两层木板护甲,但明军战列舰是三层木板护甲、外加重点部位铁皮包甲! 这两种战舰能比么?根本没有可比性。 你要问为什么明军轻易造出这样的大型战舰来? 没别的原因,就是造船工业世界领先,外加有钱! 目前明军所用的战列舰,早在两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能造了,那会称为“宝船”。只是后来大明国力衰弱,所以才不造了。 但是造船的图纸和技术还在,工部全部都保存的好好的,所以要再造起来何难? 至于加护甲、加铁皮,就完全靠银子砸了。 一艘战列舰五万多两的银子,还能造不出来? 但是换过来,目前欧洲的任何国家,你让他五万两白银造一艘船试试? 不排除个别国家能造,但是论批量造?不夸张地说,没有一个国家敢批量! 一句话,现在的欧洲,还穷着呢! 欧洲现在开辟了不少殖民地不错,但以他们现在殖民的效率,顶多只能说比以前阔绰多了——你想想好不容易开拓了殖民地,结果货物从殖民地到本国得周转一年,这效率何其之低? 他们真正富起来,自然是在工业革命以后。 至少在现在,他们和明朝还没法比。 后世学者统计,崇祯时期明朝占了全世界总GDP的40%。不说这统计误差大不大,但一个事实是存在的,那就是整个欧洲加起来都没有明朝富。 所以这种战舰,只能大明能批量造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刘香的见识稍显短浅,也很正常。 不过,这个短浅的见识却要了他的命! 五十多艘明军战舰先从西到南,绕到刘香和荷兰人联合舰队后头,再从后面包抄过来。 他们赶到后,与西班牙舰队一起顺利地合围了刘香和荷兰人的联合舰队。 海战比陆战更怕被围,到了这个时候,其实胜负已分。 不过更强的打击还在后面。 此时,热兰遮港内的荷兰岸防炮已经基本都哑火了。 为啥? 因为明军的八千陆军登陆后,很轻易地就攻占了岸防炮阵地。 荷兰人在港口内只有一千不到的人马,按八十门岸防炮计算,每个阵地只有十几人——这还是满打满算的情况下,事实上不少荷兰兵还在城内,不在炮台上。 这种情况下,明军拿下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甚至,大多数炮台的荷兰兵都没有抵抗,就乖乖投降了。 港湾内的荷兰舰队本来就打得吃力,一下子没了岸防炮的支持,就更无力对付明军多大四十艘的战列舰了。 很快,港内唯一一艘施密堡战舰被击沉了。 剩余的盖伦船、小快船也基本全军覆没。 而明军四十艘坚固无比的战列舰,只是沉了一艘,重伤五艘、轻伤二十一艘。 抛下重伤的战列舰,其余三十四艘战列舰缓缓驶出港口,前来支援海湾口的战斗。 于是—— 原本就被打得焦头烂额的刘香和荷兰人舰队,又看到了三十多只庞大的怪物从里头开了出来,无数门黑洞洞的炮口就像怪物的眼睛,冰冷而嗜血地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