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短促突击战 (第1/2页)
收编的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始,这些土匪大多都是无家可归的人,除了极少数的外,百分之九十都希望留下吃口官饭,但杨威也不是什么样的都要,那些受伤的、太老的太小的太弱的都搁到民工队伍里,会点儿手艺或者念过点儿书的就搁在兵工厂里当工人,如此一来,本来有五千多俘虏,最后编入军队的只有一千多。 不过即便这样杨威也比较满意了,将这些人散编入原来的队伍中就开始训练。 经过那天晚上的谈话,同铁民等人加紧赶出来一本薄薄的军cao手册,内容不多,不过是怎样列队,怎样走步,怎样听从长官命令等。 杨威给他们的任务很简单,一年内的训练宁少勿滥,只训练好队列、进攻、防御和步哨就行了,而射击、刺杀、投弹自然是穿插平时的,其他更深一步的东西暂时搁下,否则贪多嚼不烂。 随军军校也马上成立,杨威给起名叫做“中原陆军军官指挥学院”,地点就设在简陋的会议室,本来学院挂牌总要首领题个字的,可杨威死活不拿毛笔,他自己的家底儿自己清楚,就他那两笔蜘蛛爬让人看见非笑死不可,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让蒋廷梓代笔解决。 学院成立了,规定军队连级以上军官每天晚上都要去听课,可麻烦的是没有教材,也没有有经验的教官,于是第一节课还是由杨威代劳。 于是杨威信口给他们讲了两个多小时的短促突击战,这是在一战二战时候德国非常喜欢用的经典战术,虽然杨威的军事学问不系统也不专业,但胜在多,看过的战争大片无数,而且他让同铁民在一旁当助教,两人一搭一档倒也讲的精彩,连蒋廷梓这个北洋中将都认真地坐着小板凳,笔下刷刷的记录。 讲了两个小时后,杨威口干舌燥,于是做结论: “总之,我给你们讲这么多理论和战例,就是要你们牢记短促突击战战法并且在实战中灵活应用。 最后我总结一下这堂短促突击课的要点,前面的要明白,下面的要记下,不时的翻出来看看,熟极才能自通。 第一,在战斗前,应根据当时了解的情况,对敌人的行动时机、地点、路线、阵地、兵力部署和动作方法等予以确切的判断。 第二,战斗前,指挥员或者派得力参谋,到实地进行细致的地形考察,并由参谋处实地测图,注意,千万不要只凭现有地图,因为现有地图可能不详细或者有错误,一点错误就会断送胜利。 第三,根据地形侦察和敌情判断,高级指挥员要预订作战的方针和计划,判断敌人有哪些可能的变化,自己的计划以哪种部署来应对。这计划必须通知必要的指挥员,使得在通讯中断的时候也能相互配合。 第四,方针和计划只能作为参考材料,战场瞬息万变,不要拘泥于计划。 第五,如果是山地作战,则要占领敌堡垒火力之外的制高点,派少数兵力固守。 第六,如果是密林作战,则要预先开路,但要注意不要太接近敌人免得打草惊蛇。并且拆除敌前进方向的原有工事或者设置地雷等障碍物。 第七,保障通讯,尽全力保证电话的畅通,并在适当高地设观察所,由参谋携望远镜观察,并与指挥部电话联络。 妈的累死我了——” 杨威说了句粗口,咕咚咚的喝了几口水,可马上下面传来嘀嘀咕咕:“妈的累死我了——我怎么把这句也给写上了——” 众人哄堂大笑,那个年纪轻轻二十左右的小伙子面红耳赤,恨不得把脑袋埋在笔记本里,看来是太投入了。 杨威笑了笑接着讲:“上面是战前部署,其实对于指挥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部分了,一旦战前部署做好,其他反倒好说了。不过还有些战斗中的战术性问题需要总结一下,免得到时候出错。 首先,对于前进之敌,最好趁敌人仰攻我制高点的时候反突击;或者采用埋伏战侧面夹击,总之要根据地形和敌我双方的情况而定。 其次,攻击敌人,一吸引敌之先头,二夹击敌之侧翼,三斩断敌之归路,并注意我方侧翼的安全。正面部队任务是防守,侧面和后面才是主攻,要侧面后面先动手,正面再动手。 再次,一线突击部队,应采用班或排为单位并列的战斗队形,展开优势兵力,避免一字队形和密集队形。 最后,要不断派特种部队,以一两挺机枪为主偷袭敌人,干扰敌人修筑工事和休息。 好了,我的这堂短促突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