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天道回声九章【东京浪子】12 (第2/2页)
以掩饰得意之色。 这次他与道君皇帝赵佶谈得甚欢,许多事情也谈得更细,反正他只是使徒,谈的是“自己的理解”,后面自有高人深入,而他只是“浅出”。 他与道君皇帝谈到雷圣使传道的理念:华盛天道道法的传播不只是枯燥的说教,会有许多看得见体会深的活动,让广大道众从精神上和身体上都投入进去;这样有益的健康运动,既强身健体又聚拢人心减少歪门邪道的杂念。圣使及三十六使徒身体力行,对不同阶层的道众有不同的活动和传道方式。至于这些新奇的活动和那个机巧神速的“即时简报”这一类类似新发明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很难。圣使言道这里边的机巧在“华盛天园”也是平常,以后在圣使和仙长的引领下,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方便之****在我大宋传扬发展,只盼仙长与圣使灵慧全开,到那时天下大同可期。 还有传道的方向问题,也略做的谈述。雷圣使认为在大宋中原一带,道玄仙长所属道家之意已经素有威名,雷圣使本人只是在原有的框架下顺势而为即可。而雷圣使真正的目光是投向了周边方向的: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西面西夏番邦占据的我故土河西走廊及广大的西域诸地。影响那里的子民,同赴天道之途。 樊瑞说的很简单,口气也很平和,其实这些话语在这位道君皇帝听来可是振聋发聩的! 燕云十六州在雷三郎华盛天道的《星罗点线图》中就是河北山西的北部,河西走廊和西域土地所在就是甘肃和新疆的广大土地。这些地方早在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并入了中国的中原文化管理范畴,但是自唐朝以后随着北方的大辽国和西部的党项西夏的崛起,这几处地方离开中原大宋已经一百多年了。
大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和宋太宗结束了唐代以后的中原分裂局面,但是收复这些失地的种种措施,包括战争和谈判都告失败。大宋朝虽也号称统一王朝,可是它的真正势力范围与以前的秦汉隋唐都是无法相比的;既没有了北方和西部供养良马的广袤的牧场还失去了两处祖先早就建立起来的长城的屏障。 两代雄主太祖、太宗皇帝收复失地的努力失败以后,他们的继任者——这些赵氏家族的后代子孙就更差了。契丹辽国、党项族的西夏国不断侵入中原,这时候已经不是收复失地的问题了,连保障中原的统治和黎民百姓的和平生活都要靠送出岁币纳贡来维持了。 祖先传下来的大片故土被割裂强占,无数的华夏子民被奴役在外族的强权下,这是中原大宋上下永远的痛。尤其是北方的燕云十六州,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燕赵先民的故国,那本身就是中原的一部分。 到了道君皇帝赵佶掌朝的时候,天下的这种状态已经快成了习惯了。虽然心中不忿,在内部中间嘴上也是说个不停的,可是早已没有了章法和底气,倒是每年送出去的岁币和绢帛在不断增加着。每次年关辽使来催逼岁贡的时候,这位道君皇帝都恨不得躲出京城去。就像这次耶律大石带辽国使团来一样,赵佶皇帝拖拖拉拉出面极不情愿。 收回燕云十六州谁不想啊,可是那种梦可能都快不会做了。 这才有了抱住辽国内部女真人造反,当成了救命稻草,想靠女真金人的势力来圆故国梦了。可是大宋跟北方分隔了这么多年,那传说中的女真人到底是吃rou的还是吃草的满朝之中又有几个人能说得清? 赵佶皇帝不是心里不活动,可实在是一无所知心里没底呀。 如今忽听说“咱这”华盛天道能够从这方面出力,那可是使这位道玄仙长上心了。不过在这些方面樊瑞只是略说了一下,这些事情的细节以后还需要雷圣使和公孙一清教长会更加细谈。当然雷三郎等人也确是这样算计的,以后公孙胜要出面了。他的道教理论加上最近对华盛天道的钻研,已经不管什么“儒释道”了,道教的天然理念本来就是注重实用,拿来主义在他们很是得心应手。 现在公孙胜的“道教”,也早不是他的夔山道教流派了,华盛天道里面倒是外来的思想更多一些。樊瑞已经让“公孙一清”教长这个名字在道君皇帝那里扎下了根,对付道玄仙长要发挥多人的力量,公孙胜的常年的理论根基使他说出来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看着樊瑞少有的眉飞色舞的兴奋劲儿,再看看他带回的两面通行皇宫的金牌,雷三郎也难以抑制心中的躁动:这不只是皇宫的大门,东京汴梁的大门终于对我们敞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